强调婚外同居行为违法, 但不必然导致同居当事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无效?婚外同居与财产赠与是两个不同的民事行为, 各具独立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 婚外同居者的赠与, 倾向于认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动产应当经全体共有人同意。夫妻一方将共有财产赠与他人属于对共有财产的处分,因未经配偶同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659.html -
了解详情
在该财产制开始之时,配偶双方所属之物自动结合为共同财产。配偶一方拥有不动产,该不动产业成为共同财产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在土地登记薄上变更登记。财产 的原则。具有夫妻身份的人同样可以实施一般主体所为的财产法律行为(包括买卖、赠与、借贷等),并且该法律行为直接适用相关财产法的规定。如果据此推测夫妻财产制契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45.html -
了解详情
,既有委托人与受益人进行交易、互换利益的情形,又存在委托人基于某种身份关系向受益人赠与财产的场合,在前种情况下,委托人与受益人是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委托人在 的情况,宜采我国传统的财产所有权转移模式,动产性权益以交付为权利的表征,不动产则课以变更登记的要求。这也是信托在英美法制度下要求受托人享有普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11.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日本等国民法都未有要求善意取得的交易行为须为有偿之规定,即使在赠与情况下,仍可成立善意取得。但原《苏俄民法典》第152条明文要求善意取得 2、顺应现实经济生活的要求,将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不仅仅限于动产所有权,而准予不动产、他物权也适用善意取得。 3、鉴于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把善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39.html -
了解详情
乃是该赠与合同生效的当然结果,无须有独立于该赠与合同的其他任何处分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债权让与不同于有体物买卖之处,在于不需要交付(动产的情形)或登记(不动产的情形),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或法律的限制规定时,因债权合同的生效当然地发生债权转移的效果。 (三)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99.html -
了解详情
归属;三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主要包括交易的债权(合同)行为、赠与行为和继承行为三类。实质审查主义则主要是针对由民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情形 衔接,就构成了法定公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法定公证制度下,公证是进行不动产物权变动登记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前置性程序,公证机关对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行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6.html -
了解详情
④西班牙刑法典也有类似规定。第二类,明文规定抢劫对象是动产,同时规定,侵夺他人不动产的,作为独立犯罪加以处罚。如意大利刑法典。第三类,只规定抢劫对象是财物 随意处置,无法实现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行为人若以暴力、胁迫或以其他方法强令被害人签订不动产买卖、赠与合同等书面文件并办理登记过户手续,这种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6.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指明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归一方 等角度出发来构建夫妻专有财产制度的。 对于一方婚前的财产,尤其是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和高档家具等非易耗品,以及对股票、债券等合法投资形成的权利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35.html -
了解详情
草案规定看,我国采用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基本上属于形式主义的立法模式。我国物权法对于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采用登记生效制度,物权变动以 机关不予登记。这样规定的理由很简单,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互换、入股、赠与或抵押可能导致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变更,而建设用地本身涉及社会重大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3.html -
了解详情
返购该房产;(3)B可以就该房产设定继承,但B 及其继承人不得转让、赠与或出租该房产。后来B在第三年内便另觅他处,但拒不退还房产。双方 其功能或者意义可能主要在于融通资金和物尽其用,故可认为其属于融资型担保[22];于不动产方面而言,其功能与台湾地区的典权制度似更为接近。[23]在学说上,日本学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