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程序条款。根据这两条款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在我国,行政听政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依法行政原则。这是我国 兼职的听证主持人。 2、行政听证参加人的范围适当扩大 为达到行政听证全面、公正的要求,各国行政程序参加人的范围也呈扩大趋势,特别是为吸收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29.html -
了解详情
际争议的处理方式难以保障公平。排除司法体系介入行政协调本身就是对不公正的,行政系统内部难以协调自身矛盾,故而需要引入其他体系监督,从新公共管理角度而言,可引入司法 解决提出了一些降解策略。法律是构建平衡稳定的根基,而府际关系协调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从而促进依法行政;经济角度的阐释也是必然之路,省级政府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1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改革,在加强法制建设一节中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改革由此迈开步伐;十六大报告广泛吸收五年间取得的 199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正式的民事诉讼法典,程序公正的理念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增加了当事人的处分权利,弱化了法院对诉讼的职权干预。但司法职权干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81.html -
了解详情
一条重要原则,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认为,任何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尤其对涉及当事人利益的事项在作出判决前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遵守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前通知,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并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中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依法行使;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253.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的权力,遵循法定程序,依法行使执行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人民法院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现行法院 当事人的知情权。对中止、终结执行、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等重大事项,要把确认的案件事实和做出决定的理由以及法律依据详细地在法律文书中陈述,从而实现裁决理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3.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内化为自觉。原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曾说过,依法办事,是意识是信念,是法官时刻在实践中必须牢记的。可见程序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法律意识,只有将程序意识 得见的方式实现。只有这样,争端各方才能确信自己受 到了公正的对待,社会才能肯定法律给予了每个人应得的权益,才能防止司法专横与擅断,发现和弥补诉讼不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7.html -
了解详情
人情的温暖。事实上,适度的倾向并不损害法官的公正,司法本来就具有矫正的功能,在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时,法官必须增强弱势当事人依法维权的信心。这就是我们 能动司法要求法院立案工作人员在案件受理过程中,要耐心回答当事人提出的问题,主动向当事人说明和解释诉讼的程序事项及其相关权利义务。对其在诉讼中可能存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31.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具体案件等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的事项,要敢于担起责任,敢于坚持原则,同时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六)必须坚持提高司法效率 去办案,才能克服机械司法、简单司法的错误倾向,不局限于个案的公正,努力寻找个案公正和社会公正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司法价值。 (八)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21.html -
了解详情
面对的争议事项,已预感到或已呈现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存在反差时,法官适用法律的方法要趋于细微和主动,通过司法权的能动行使,努力实现法律公正的价值。 三 化解的客观需求,着力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在审判方式上依法实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结合,坐堂断案与巡回审判结合,当事人举证与法官调查结合,调解优先与调判结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19.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的检验。 三是必须提高公正司法的能力。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保障。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权利 的立案庭,但立案庭并非办理信访事项的唯一部门,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能够担当重任的来信来访体制和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和制度。必须转变信访工作理念,建立信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1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