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当然,行为人最终能否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还必须脱离行为人主观意图而进行是否有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的客观判断{20}。最后,在刑法规定的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 {15}劳东燕.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1,秋季卷:49-5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38.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当然,行为人最终能否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还必须脱离行为人主观意图而进行是否有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的客观判断{20}。最后,在刑法规定的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 {15}劳东燕.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J].金陵法律评论,2001,秋季卷:49-5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94.html -
了解详情
举几例具体说明。 例一: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6月8日《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寻衅滋事罪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人实施 ]参见张明楷:《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倘若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杀人行为同时触犯了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债务人就是有钱不还的情况下,才采取非法拘禁的方式,迫使其偿还债款的。对于这类案件,如果丝毫不考虑行为发生的原因,而单纯地要求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非法拘禁行为负全部 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74.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杀人既遂,原因显然在于,共犯情形中首先肯定了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而我们讨论的上述案件中,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肯定的只是甲与乙在故意伤害( 查清由谁的行为导致时,也同样能够肯定双方均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事责任。不难明白,若要肯定故意杀人的既遂的责任,前提也是必须首先肯定故意杀人罪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7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一起犯罪的,均毫无犹豫地断言,案件中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就是在将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当作工具加以支配,因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成立间接正犯。但这种结论 的共同正犯,就不能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结局就只能是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未遂,无人对丙死亡的结果负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乙投放的毒药没有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22.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一起犯罪的,均毫无犹豫地断言,案件中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就是在将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当作工具加以支配,因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成立间接正犯。但这种结论 的共同正犯,就不能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结局就只能是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未遂,无人对丙死亡的结果负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乙投放的毒药没有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88.html -
了解详情
在今天社会不断发展,正统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坚持法益侵害说是保证刑事司法公正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按照行为无价值论就会对所有事实(行为与结果 只是碰巧X认识到了Y闯红灯,但仍然义无反顾地前行致Y死亡,才当然肯定故意杀人的违法性。因而,行为人的主观认识的不同可以左右违法性的判断。但是,从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321.html -
了解详情
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公安机关惩处该恶夫。然而本案中,某乙仅有故意杀人之“犯意”并无杀人行为,而我国刑法从不惩处单纯的“犯意表示”;与此同时,我国刑法上也没有 控官的指控。此外,英美法系还是判例法国家,在具体案件中,大法官们有权根据有关宪法精神及其刑事习惯法,突破某一制定法的字面规定,直接根据自己的自由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9.html -
了解详情
,赔命价习惯法并没有被革除,它依然在藏区处理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故意伤害等刑事案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适用。而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 5期。 [2]这是笔者在共和县人民法院调研时收集的真实案例。参见青海省共和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07)共刑初字第09号。 [3]之所以是不应有的妥协,是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7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