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和互相辩论。审判人员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法院宣告的判决书应当送达被害人。法庭审理是处理案件的中心环节。被害人始终参加法庭 ,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第191条规定, 第二审法院发现第一审法院剥夺或者限制被害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撤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消极处分。 第二、根据撤诉所处审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前者发生于第一审程序,其效果仅仅是导致第一 撤诉通常以和解协议其他内容的执行为前提,原告撤诉便意味着“执行”结束。这对法院工作的全局来讲是不可忽视的。 六、撤诉结案的“经验之谈” 撤诉结案虽然取决于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7.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制度[9]。它是为了弥补案件受理阶级可能出现的漏洞而设立的救济手段,它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驳回起诉的原因是原告的起诉不符合起诉条件,即:第一,诉讼 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审法院直接撤销原判,驳回上诉。”笔者认为,这一主张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其一,该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8.html -
了解详情
、合议、回避等基本制度,都设置有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都存在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等,但二者却并不宜于规定在同一部程序法典 而将大量原本需要由立法予以规范的问题留待诉讼实践去“摸索”,并通过在事实上赋予法院及其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默许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
能得到及时落实。有学者认为:“既然法律已经规定了当事人直接申请再审的途径,那么法院自身监督和检察院抗诉监督就没有必要了。”以上观点需值得商榷,但从保护当事人的 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3.html -
了解详情
「17」再审案件只能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取消由审委会先行讨论的做法,由二审法院审监庭审查作出终审。提起再审的时间,人民检察院暂不作限定,当事人申请 锁著《谈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重新定位》。1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4.html -
了解详情
能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有所裨益。一、审前准备程序的两种模式审前准备程序就是在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中,为了使案件尽快达到适合审理的程度而对案件的 从准备程序的开始到指定期日以及采取各种措施均由法院作出决定,避免了美国当事人滥用审前程序拖延诉讼的弊端,使诉讼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进行。第二,由于法官在审前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
理,审判事务著大理院以下各审判衙门各按国家法律审理”。[17]《法院编制法》是中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法院组织法,赋予大理院以最高审判权,具体规定了全国法院 审议,体现了当事人主义、法官不干涉辩论和平等对待诉讼参与者等程序正义要求。第二,清末司法改革推行审判公开、强调程序的可参与性,旨在将审判活动置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0.html -
了解详情
的第三审级。比较特殊的是法国刑事法院系统中的重罪法院,它的上诉审是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作用是审核第一级和第二级审判机关作出的判决是否符合法律的 类型、案件性质分工和地域管辖原则。而上诉审法院则相对比较集中,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域设置,并且最高法院对案件进行法律审,直接掌握着具体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终审权。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7.html -
了解详情
和“不告不理原则”直接发生冲突。司法裁判权的被动性不仅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所体现,而且也适用于上诉审和再审程序之中。笔者注意到,无论在英美还是大陆法国家 未生效裁判进行重新裁判时,几乎无例外地都要受制于上诉申请的事项范围。换言之,上诉审法院对于控辩双方未曾提出异议的裁决内容,一般均视为已被双方接受,而不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