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2、流窜作案危害严重;3、累犯;4、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该《解释》规定了上述数额巨大的标准,一般是指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元至20000元以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88.html -
了解详情
、抢夺罪论处。 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应以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为标准,不是以其事先预备为标准。 的界限 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116.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 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相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均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达到了犯罪程度,实践中以是否达到了司法解释的数额为标准。二者不但有量上的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50.html -
了解详情
,对土地使用权在办理转让登记手续前,就进行刑法打击,是否刑法介入的范围过宽?转让的标准如何认定?是以受让人实际占有为准,还是以签订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建设而以牟利为目的的将土地使用权买入或者转手卖出的行为。行为人不是为了开发建设,而是为了牟取暴利买卖土地使用权的,即可认定为倒卖土地使用权 .非法倒卖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3.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会承担违约责任。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 民事判决之间的预决力问题,这也是审判实践中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26.html -
了解详情
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①第二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 一行为的特征,本身是否有违立法本意?再者,“不能抗拒”的标准也不甚明确,是客观上被害人确实不能抗拒?还是主观上认为不能抗拒?是以行为人主观认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2.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 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相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均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达到了犯罪程度,实践中以是否达到了司法解释的数额为标准。二者不但有量上的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9.html -
了解详情
会否定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唯一标准。其次,准抢劫罪是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犯罪,即行为人既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要有窝赃、拒捕、 杀人罪和抢劫罪,都是以14周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故而适用289条定罪处罚时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应为14周岁。2、行为人实施了聚众打砸抢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21.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罪名就是罪名。”⑤鉴于上述,笔者认为所谓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陷于认识错误或持续陷于认识错误,因而自动地 客体是金融秩序,一方面又将金融诈骗罪既遂的标准推迟到与普通诈骗罪相同的地步,则金融诈骗罪作为金融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意义就大可怀疑,就会产生理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45.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意见认为,信用证诈骗罪虽然在法条上未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并非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因为这种欺诈行为本身就足以表现行为人主观上具有 意见认为,在刑法理论上,诈骗罪是结果犯,已诈骗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是具备完整犯罪构成的标准,信用证诈骗罪也不例外。笔者赞同第二种主张。我们在对法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