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还要具备犯罪目的要件。笔者认为,只要具备主观上的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客观上的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行使权利,即可称之为诈骗犯罪。所以, 的具体化,而定罪论、量刑论和行刑论则直接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指导,特别是技术的指导。笔者认为,由刑法哲学、立法刑法学和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63.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75页。)因此,在实际的犯罪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作用和身份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常有易位或转换。“即被害人由于 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不论学界对此如何定性,此款中的必要限度即使不像许多学者所说的那样完全没有,但也是非常含混不清的,另外,何为“行凶”、“其他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候是弱者),一个没有任何司法或行政强制力的受害人,却令其取得证实加害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证据,这又何异于逼其虎口拔牙或缘木求鱼?难怪有西方 ,要废止或修改不利于被害人赔偿请求权进行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建议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62条修改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75.html -
了解详情
大多是发案率高、专业性强、证明过错难的犯罪,如果遵循一般的刑事原则,许多虚假的辩护都可以成功,严格责任可以提高这些案件的诉讼效率。有学者对此提出批评,认为 其为幼女;(5)是否有第三人告知其为幼女;(6)被告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以上几种情况只需具备其中一部分即可证明行为人“明知”,被告人若想同时推翻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8.html -
了解详情
自诉案件的范围,其中包括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案件可以 的麻烦,抽出时间和精力专心侦破其他刑事案件;后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省去了当事人搜取证据之累,而且也不必为找证人作证伤透脑筋。 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2.html -
了解详情
形成的,民事责任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平等协商,有时被害人可以免除侵权的人赔偿责任;刑事伤害则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予以制裁,一般没有协商或讨价还价 代刑”和“加重刑罚”之偏向。因此,将赔罚并用的内容完善到刑事伤害赔偿制度中去,为刑事伤害案件中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发生有益、有利、有效吸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7.html -
了解详情
或瑶老进行调停处理,然后再判决;苗族凡发生刑事案件后,经过几次调解,若双方仍互不相让,理师就可以作出判决;景颇族的内部纠纷,首先由各姓的长老 之间的冲突得以彻底解决,恢复被害人及其家属已受到的损失,而这正是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和解传统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无疑提供了本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6.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明显的限制。如果没有将被害人、第三人、涉案主体本人置于对等地位,所作出的财产处置属于带病处置,即便刑事案件了结,涉案主体的财产权利也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的借款人明知套路而借款,在借款到期被催收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恶意利用扫黑除恶为自己逃废债,即所谓套路借。因此,司法机关要树立整体性观念,不宜搞一刀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089.html -
了解详情
注重的是在具体案件中,当某一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时,到底有哪些人的行为或事件对结果发生起了作用,起了多大作用,行为人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18 ,不作为只能与行为人先行行为、他人(包括被害人)行为或自然事实等因素结合才能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可能单独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28]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579.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点概念分析如下: 暴力:试分析下列夺取他人财物过程中发生的带有暴力性质的行为。(1)被告人一拳把被害人打翻在地,致其不能动弹,然后夺走了被害人的 对刑法的解释。储教授的论述,为我们对刑法适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刑法适用解释,是各级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针对具体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14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