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法院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并且判决已经得以实施。那么除非有证据证明当初的案件有错误,才可以撤销原判决。否则,原判决是一定要继续执行下去的,这就是罪刑 的秩序,每个人的权利也将会深受其害,当然这种认识并不意味着刑法的权利保护功能的重要性降低。 综上,笔者认为,《刑法》第12条第2款的合宪性是没有疑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53.html -
了解详情
当初法院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并且判决已经得以实施。那么除非有证据证明当初的案件有错误,才可以撤销原判决。否则,原判决是一定要继续执行下去的,这就是罪刑 的秩序,每个人的权利也将会深受其害,当然这种认识并不意味着刑法的权利保护功能的重要性降低。 综上,笔者认为《刑法》第12条第2款的合宪性是没有疑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学术界普遍认为,近现代刑事法律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原则上,第一个原则是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予以完整揭示,以纠正对其的错误认识。那末,无罪推定原则的完整的、核心思想有哪些呢?第一,也就是最原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403.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在理念上并不冲突,反而彰显了其价值取向上的魅力。由于分析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需要以认识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刑事和解与刑法价值的 而不是指责。指责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宽容、理解、关爱会让身边的人少犯错误。反之,指责只会让对方反感而不是反省。容易使得矛盾激化,使得犯错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76.html -
了解详情
伴随着以黄荣坚教授为代表的台湾学者对统一正犯体系的重新解读,澄清了以往一些误解及错误认识,统一正犯体系复有抬头之势。如柯耀程教授对统一正犯体系持颇为赞赏的 加以入罪,如间接正犯问题、片面共犯问题等,(当条文未明确给予规定时)皆可能是德日刑法上的处罚漏洞所在。因此,对区分制而言,在立法上穷尽所有参与类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777.html -
了解详情
第1款中所说的精神病人。这样并不会存在把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人错误地当作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对待的问题,因为对精神病人含义和范围的理解和认定 能力者,从而惩及无辜。因此,辨认行为能力的内容,应当是行为人是否认识到其行为在刑法上的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 (三)间歇性精神病人是否在精神病未发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30.html -
了解详情
向对方当事人隐瞒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刑法第224 条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通常采用的欺骗手段概括为 ,首先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行为人的行为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我们判定其是否具有此种目的提供较为客观的线索。当行为人确实具有非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0.html -
了解详情
初,德国著名古典学派代表学者费尔巴哈才明确地把Tatbestand作为刑法上的概念使用。费尔巴哈从罪刑法定主义基本原则出发,要求在确认任何行为是犯罪并对其课以 ,主观是客观的反映,但主观对客观的认识是有限的。只因主观上没有认识就不确定事物的客观性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某一行为现象因危害了现行的统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8.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补充,而且是国家刑罚强制力与公民个人自救的有机结合。 我国自一九七九年刑法创立正当防卫制度以后,历经近20年的司法实践,于1997年得以进一步完善,97年 当作存在暴力侵害而实施防卫,侵害了无罪过者,造成假想防卫,这在理论上叫做事实认识错误;二是对尚未发生的侵害即未着手或未进入现场的侵害提前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8.html -
了解详情
面对ATM机自动多吐钱,又怎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具有非法性?? 2.对对象的认识。其要素之一是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窃取财物时,该财物正在他人的控制支配下。但是 上的恶意,而非刑法上的恶意和行为。 许霆用一元钱交易银行一千元,二者之间成立了一种合同关系,但由于广州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系统错误而造成交易不对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