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公布、售卖安全漏洞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2)恶意公布、售卖安全漏洞的行为人,要么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能力,要么是为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并且证明其实施了该行为;此外,还要证明其恶意公布、售卖安全漏洞行为与后来的黑客网络攻击行为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联系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让司法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行为是由心理所指引,而心理则是由行为来表现,这是哲学界至今承认的命题。也正因如此,在研究刑法中的行为时,也就无法绕开与行为息息相关的心理的 都由一个主观心理进行支配,然而并未明确前后行为之间的具体关系。本文认为,前后行为是由于具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并非只要有两个行为就一概可以承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262.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的结果发生具有心理的因果关系,李某应当对抢劫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李某仅限于成立共同犯罪,而对共同犯罪过程中的加重结果不应承担责任。因此,李某 因此,依据“罪过与行为同时存在”这一现代刑法理论公认的命题,共谋人不应对加重结果承担责任;二是共谋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共谋行为仅限与共同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4875.html -
了解详情
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网络空间提供者、搜索引擎提供者、传输通道服务提供者等媒介双方当事人的主体。[5]或者说,除了上述技术服务提供者外,还应当包含内容服务提供者。[ 帮助行为与犯罪实行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2] 正当业务行为抗辩在我国刑法理论与实务中不能构成阻却违法性事由,但在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239.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以故意而行为。如果现在发生了这种结果,为了在因果关系上解释这种结果,行为人所认识到的风险因素是必要的,那么根据风险联系公式,这种结果就正好可以归责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9页。 ⒀参见李韧夫、陆凌:《英美刑法中的犯意转移理论》,《法律科学》2013年第5期,第176页。 ⒁前引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430.html -
了解详情
的谦抑性原则。首先,采用故意说可以保护环境法益免受故意犯罪的侵害。而且,通过运用刑法中的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其他犯罪,也可以处罚过失污染环境并 污染环境罪与其他犯罪可以构成想象竞合犯。 最后,在实务中,环境污染行为和最终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司法人员头疼不已。将污染环境罪看成对于财产和人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600.html -
了解详情
盖从属云者,乃指共同加功于犯罪之各人间互相依倚或一方依附于他方之关系,就法律所规定各种共犯(广义)之涵义而言,不仅教唆犯帮助犯有其从属性,即 属性理论的内容。 其四,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对立的初期,由于深受刑法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基本立场的影响,实行从属性说、罪名从属性说等坚定团结在同一阵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0552.html -
了解详情
仅有间接的因果关系,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唯有如此才能符合国家设立监管机关、增加监督措施以达到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的服务宗旨。在影响恶劣的三鹿奶粉案中,是否 还有人提出,人大审议执法检查报告:食品安全乃国家安全⒅,但食品安全是不是刑法中的公共安全呢?这颇值得研究。 河南省高院对为何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617.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抛弃,不进行照理和抢救。行为人只要实施隐藏、遗弃中的一种行为,即可成立该要件。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逃避 被告人的遗弃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从本案发生经过看,被告人倪庆国先前虽然对被害人严学桂进行了救治,但是后来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5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的承担。 第三,共同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共同过失犯罪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共同过失行为是因、危害结果是果,二者之间存在 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02. [2]林亚刚,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下).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6. [3]林亚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4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