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所谓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 直接造成的。也就是说,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4.html -
了解详情
并加强刑事法治建设的大问题。刑法学人应当有新的更高的价值目标和追求。 刑事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刑法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关系问题,其中的根基性问题又是刑法规则 构成理论有双层次特色:实体意义上和诉讼意义上的犯罪要件。实体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要件(刑事责任的基础)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建立在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2.html -
了解详情
是不恰当的。另一方面,主张只要发生了法定危害后果,对所有有过失的肇事者均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观点也难于成立。已如前述,有些肇事行为的客观危害性刚达治罪标准:如 ,但伤势过重已必死无疑。这种并不鲜见的死亡情况就不能认定为与肇事者的逃逸行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应当是指下列两种情况: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82.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结果。 同时,在欺诈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即债权人的利益损失是由债务人的恶意欺诈逃避债务行为直接造成的。否则 自诉的合理内核与公诉的迅速高效结合起来,可以使打击犯罪和保护私权双双获利。 (四)债权刑法保护需注意的问题 对恶意逃避债务的人适用刑事责任,意味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的本质——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即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详见后文)。结合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规格,体现犯罪概念的三个特征,就构成了犯罪。 首先,犯罪与犯罪构成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为“犯罪构成是由法律规定的构成犯罪的规格”,[12](P5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行为人实施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实施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我国《刑法》惩治酒 责任的社会基础。 第二,行为人酒后、醉酒犯罪的原因行为与酒后、醉酒犯罪的结果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行为人酒后、醉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饮酒这一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8.html -
了解详情
罪,并强化对相关辅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以积极的刑法机制来建构起新型的风险分配格局与风险监督体系,推动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之实现。 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8. [4]周薇.公害犯罪的因果关系推定[J].河北法学,2012(7):160. [5]王博.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88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正在进行中或结束后不久。必须注意的是,不当行为与犯罪行为的产生之间并不要求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可影响量刑。如果将该关联性与 为一般过错。 2.被害人过错与防卫过当的关系 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798.html -
了解详情
丙用这个投掷箭伤害了其他人。法院认为,甲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相当因果关系。[99] 另外,监督义务人责任的构成并不以被监督人侵害了第三人特定类型的 与刑法之间的不协调。我国刑法上规定了原则上自16周岁开始,甚至自14周岁开始,未成年人犯罪就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没有财产的被监护人侵害他人并构成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1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