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可以消除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而达到特殊预防的作用,这是别的任何刑罚方法都无法比拟的。道理十分简单,死刑剥夺的是人的生命,当然的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0]马克昌著《刑罚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陈兴良著《刑法哲学》[M].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95.html -
了解详情
的瓦解,意味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而血亲复仇制度的终结,则意味着作为国家刑罚的死刑的产生。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死刑备受统治阶级的青睐。这一时期, 主义,最终会陷入只要目的是正当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误区。的确,从古至今统治者在刑罚威慑效果的追求上始终如一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实现这一威慑效果的手段随着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7.html -
了解详情
前途,往往一味地遵从领导的意见。导致有些法官在设计量刑意见时不是在实现刑罚的个别化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而是揣摩领导的心理承受力。这种制度化的因素客观上 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等。 12参见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之刑罚目的新论一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92-501。 13这一政策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97.html -
了解详情
霍华德(John Howard)发表了《英格兰与威尔斯的监狱状况》(The State of the Prisons in England and wales)的调查报告,其中对刑罚执行的非人道残酷现实的描述与揭露,震撼了全世界,从而在欧洲国家掀起了以监狱改革为切入点的整个刑事法律制度的改革。从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54.html -
了解详情
罚,也要体现对新罪的并罚,同时能够使并罚效果在总体上体现刑法对于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再犯新罪须从重处罚的精神,但不能以否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为 违背刑法规定数罪并罚的宗旨。 因此,我赞同第二种观点的主张。具体来说,对于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既发现漏罪又有新罪的情况,应区分如下三种情形处理: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55.html -
了解详情
而外逃的人根据国际惯例反而不会被判死刑。综上,无论从行使刑罚权的可行性讲,还是从有效索回经济犯罪的损失角度看,对经济犯罪 ].李乔,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11. [3]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凤,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11-125. [4] 邱兴隆.国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67.html -
了解详情
却呈不断地上升趋势,为了摆脱以此罪行的惩罚,往往会犯下跟严重的罪行。刑罚立法的过度反应反而会起到触发犯罪和导致犯罪的反作用。[2]况且我国刑法以事实为 上揭示量刑的特殊性,很容易走向机械量刑的误区,不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使得刑罚个别预防的效果也难以实现。加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看似合理,可以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01.html -
了解详情
两者同属于开放型犯罪构成模式,开放型犯罪构成结构的核心是体现公民个人权利对国家刑罚权力的制约,实现刑法的公正目标,在方法论上,国家意志表现为采用一般化 基础之反思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侧重显示刑法的功利性,中国刑罚制度的价值也侧重显示其功利性,公正性价值取向不明显。即侧重体现社会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18.html -
了解详情
说明了刑法关于这方面法定刑设置的失败,当然这其中还有其它的原因。 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是通过制刑、量刑、行刑等实现的,所以制 五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④ 邱兴隆 刑罚理性导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47,253-254页. ⑤ 最高人民检察院文件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933.html -
了解详情
学说同样不能阐明国家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也无法解释对国家应当如何适用刑罚。还应当指出,所谓“一定场合”或“特定场合”,即国家可以构成国际犯罪的场合, ,表示刑事责任的以前各阶段的结果。 甚至还有许多学者认为,“刑事责任”和“刑罚”这两个概念是同义词,二者之间没有差别。 综观世界各国的一般法律原则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