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若一个人被宣布处于法律保护之外,也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权利,得不到任何法律的保护。他们不能居住于人世之间,而是隐居于森林之中,须与一切普通人的居住隔绝。 越轨者的父母、教师、邻居、警察,转向控制犯罪的机构,主张把越轨和犯罪行为理解为越轨者和非越轨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力图探究为什么有些人被贴上越轨者标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40.html -
了解详情
。苏力先生当年分析那件法律规避的个案时,得出结论说国家制定法对民间法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法官会允许习惯进入司法这一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精彩 加害人的话,刑事追诉有可能终结,或者可能处以较轻的惩罚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接受。 而民众的接受力是否真的如此低下,心理是否真的如此脆弱?稍加分析便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究竟包含什么,什么行为符合道德。 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而我国古代以儒家的礼作为事实上的法,抹杀了道德和法律之间 ,就是拿你开刀。 2007年的上海街头,警察发现一辆自行车没有牌照,要求年轻人停车接受检查。年轻人说:马路上这么多人,为什么你单单挑我?双方因而起了争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073.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措施,如果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的话,那么时间可以长达1年的取保候审为什么又不能折抵刑期呢?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被告人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而 将可以折抵劳动教养的留置盘问视同劳动教养折抵刑期是合适的。另外,根据《警察法解释》,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公安派出所、城市公安分局和县(市)公安局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607.html -
了解详情
] 这种不带有任何批判意味的比衬,导出本文关注的话题,就是为什么中国法院内部会有如此多的庭室?这种内部组织-结构,显现于外部行为,给中国的司法审判产生 的行政领导。从制度设计来看,司法赖以构建的基本根据被破坏,这种结果又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从而出现了一个严重的二律背反(antinomies),即正题、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268.html -
了解详情
高度的不确定,那么在代价较低的缓刑、假释或限制减刑裁量中我们为什么又不能接受这种不确定呢? (二)可能的理由证明标准的确立 根据上述,再犯罪危险 的具体情景。例如:法院认为,在缺乏任何其他证明可能存在犯罪行为证据的情形下,警察仅仅依凭机动车驾驶人违反交通法规而实施搜查,这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了涉案警察有义务手按《圣经》宣誓作证。西方司法界有句箴言:警察是法庭的公仆。因此,福尔曼保持沉默、拒绝回答绝对是荒唐至极。这实际上相当于不打自招,变相承认 牛入泥潭。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是依法审理,为什么不接受申诉?如果不是依法审理,又凭什么不接受申诉? 利用权力不立案,特别是对民告官的案子,草率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168.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谬误,但是它能说明什么呢?法官审案固然需要判断,但检察官公诉难道就不需要判断?警察侦查破案难道不需要判断?笔者鲁钝,实在想不 ?某种意义上说,仲裁权比司法权更具有独立性、被动性、终局性,而仲裁权与司法权的差异其实也不难发现,就是司法权具有国家强制力而仲裁权没有强制力。那为什么不把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327.html -
了解详情
;他的居住受到限制长达7年之久,而且连续5年必须每周向警察报到3次,这种状况已产生严重后果,可以看做是公约第9条意义上 条第1款。人权事务委员会认为,第9条的起草历史表明,任意的不能等同于违反法律( against the law) ,必须被广义地解释为包括不成比例(inappropriatenes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26.html -
了解详情
即规制司法。 我国目前的法定刑配置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以经验型立法为主导。为什么侵犯通信自由罪是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非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为什么 。反之,轻罪犯罪人即使其人身危险性再大,社会舆论再强烈,发生率再猖獗我们也不能将其纳入重重刑事政策的处罚范围。这是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应有的内在约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