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拘传证的有效时间。我国法律对此未做规定。拘传的目的是为了不失时机,及时强制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到场接受讯问查明案情,防止案件久拖 秘密侦查取得证据;四是对接受自首、立功情节和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的认罪悔罪表现等等。 那么由谁启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程序呢?浙江省洞头县公、检、法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47.html -
了解详情
立功的权力呢﹖ 在一般的案件中最先接触案件的是侦查机关,也是最先进入诉讼程序的,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的立功行为也必须由侦查机关在实践中查证属实 自己的罪行而做他们可以作到的一切。这时自首和立功就是他们的首选。检察机关会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立功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以做到最为公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35.html -
了解详情
刑讯逼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立法建议和司法改革主张。比如,立法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讯问只能在法定的羁押场所进行,且羁押场所应独立于侦查机关; 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页。 (15)[德]伯恩特?舒勒曼:刑事侦查中讯问嫌疑人时律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97.html -
了解详情
效率。并且,很有可能造成仅仅因为向不同的司法投案和交待问题,得到的刑罚不平等,造成了法律适用的不公平。因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的行为 认定为坦白,而不能认定为自首。但是,在这种情形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毕竟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双规”、“双指”不能等同于刑事强制措施,纪检监察机关掌握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49.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有罪”,那么,从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出发,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就应得到适当的保护。 刑事诉讼法自身具有人权法性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就适用 和基本规律,决定侦查程序的构造和基本特征,对侦查程序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基本行为准则。它在侦查程序中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所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5.html -
了解详情
可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由其对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行为进行审查、批准。同时,为强化司法救济,应允许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就强制 侦查阶段,赋予律师同在押犯罪嫌疑人的会见交流权、讯问时的在场权、侦查阶段的调查取证权、阅卷权等,有助于增强侦查程序的公开性和有效保护人权,我国立法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74.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的司法救济程序 西方法谚曰:“有权利则必有救济”。在个人权利和自由遭到国家机构的侵害时,必须给予获得法律救济的机会。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司法 就具有发现实体真实,顺利实现刑罚权较之于人权保障、公正更为侧重。 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民主、科学化有欠发达,人权观念淡薄,国家超职权处分主义特色浓厚,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53.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的工具与手段,“以羁代侦”,以“持久战”的方法获取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忽视程序正义。"重惩罚,轻保障"从而造成在实践工作中认为:在办案过程中 嫌疑人有罪,忽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本着"不放纵一个坏人"的思维,以种种的借口和托词对被羁押人进行羁押,甚至借用法律上的漏洞以"补充侦查"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24.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控诉机关必须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以证明犯罪,如果不能证实犯罪或者依据收集到的证据定罪存在异议,则应作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解释和处理,罪轻罪重不能确 的意思自愿,保障了程序的正义,其供述应具有更强的证据效力。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主要是获取其他证据的一个便捷途径,法律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3.html -
了解详情
卷宗材料,并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到法院查阅这些材料,这样律师就可通过行使阅卷权了解控诉方的证据材料,从而为辩护作好准备,所以这些国家一般未设置证据开示制度,充其量只是一 证据材料,就能够从实体上、程序上与控方相抗衡,以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法律是以求真求实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在引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