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合同性质和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合同的规定,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承包期限的规定、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等都属于强行性规范。[30] 形式法治发展到了实质法治。我们认为,西方各国也并没有完全解决形式法治的问题,当前法治发展趋势应当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具体到中国而言,当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1.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这也是探讨本文议题所不容回避的问题。(二)一物一权主义之涵义尽管一物一权是物权法上的耳熟能详的名词,但关于其要旨如何,并非没有认识上的分歧。 主义之贯彻,在我国法律制度上,不发生土地上之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并存的问题。用益物权与抵押权的并存,惟有房屋典权与房屋抵押权并存之一种情形,即房屋所有人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95.html -
了解详情
物的使用、收益为主要内容,属于他物权、限制物权。水权与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矿业权等自然资源的用益物权不尽相同,属于一种类似于上述用益物权 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50.html -
了解详情
第714条规定,动产所有权转移,应移转占有;关于不动产其以原因行为、登记承诺与登记结合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四、我国现有民事立法中对公示的有关 物权登记在土地行政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手续繁杂重复,耗费时间与物力,且容易导致不动产权主体不一致问题;登记制度发生作用的范围仅限于城市,而有关农村房屋产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8.html -
了解详情
与集体所有的现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定、移转、变更或消灭,也可以适用预告登记。 第二,关于预告登记的发生 预告登记的申请必须由具有资格的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②房绍坤 吕杰,《创设预告登记制度的几个问题》,《法学家》,2003年第4期,第64页。 ③余能斌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29.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因此而享有所有权。 不承认公法法人所有权,问题非常多,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处理现实中关于这些公法法人的财产支配关系。对于政府拨款给公法法人作为办公 ,农民即使进城工作多年,在身份上仍然是农民。农民身份无法改变,带来社会保障以及土地权利等许多问题。在农村,农民除了享有除承包权之外,还享有集体土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43.html -
了解详情
是绝对的使善意第三人取得权利,不存在以反证加以推翻的问题。因此,与前面讲的“权利推定”效力制度,决然不同。这两个制度,一个通过举证责任的分配 所在单位及配偶均认为“已经死亡”,在配偶(母亲)主持之下分割“遗产”,农村的房屋分给老大,城里的房屋分给老二。后来母亲也去世了,兄弟二人一直相安无事。到改革开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58.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侵害,转包时也应获发包人同意。租赁、抵押、转让受到禁止,引发承包人大量的短期行为。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前,由于限制交易,从而长期制约了农地权的融资功能 优于基地权,后者不得阻碍前者的重建权。 六、土地征收、征用和房屋拆迁中的重大问题。 征收与拆迁制度中最严重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征收拆迁制度中最严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95.html -
了解详情
仅有这两个效力,尚不足以解决权利外观与真实权利之间出现偏差该怎么办的问题,公信力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强化了推定的不可逆性,第三人只要是不知情的 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8页。 [8]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分家析产的房屋再立遗嘱变更产权,其遗嘱是否有效的批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87.html -
了解详情
在当前房产交易中,对善意买受房屋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个极有力的保护。 三、《物权法》对土地承包期限的修正 农村土地承包期满以后可以继续承包,成为 ,才可以分割共同共有财产,否则应该保持财产的共同共有状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十条也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