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述自己的罪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在犯罪后虽然自动投案,但是基于认识错误等各种类型的原因,经常是承认自己实行了行为却不认为是犯罪,错认为 (二)准自首 准自首作为独立的自首类型被明确法典化,在我国刑事立法上尚属首次。此前刑法理论界对被限制人身自由后交待未被掌握的罪行的行为能否视为自首一直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79.html -
了解详情
为正在进行的针对身体与财产的具有一定严重性的违法和犯罪行为,正当防卫才能具有刑法上的意义。(二)绝对否定对防卫过当的防卫权造成正义的失衡、 立法者的考虑是“不修改也不致于引起歧义”,但在一部刑法典中保留这样的逻辑错误是不应该的,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改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乃举手之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50.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认识获得财物,不能作为合同诈骗犯罪处理。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欺骗手段,他人认识上也存在错误,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错误地处分了财产,但欺骗手段与错误 没有用作履行合同而无法返还;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用于抵偿债务,而没有实际履约等等。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173.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错字、漏字这么简单,也非一个补正裁定能解决问题的,可能会引申为深层次的错误的。就如前面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刑法》, 的问题落到实处。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几项工作措施: 1、深化对刑事裁判文书重要价值的认识。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各种社会矛盾作出最终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5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通说认为,诈骗罪(既遂)在客观上必须表现为一个特定的行为发展过程: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或交付)财产行为人获得或者使 实际是一侵害债权的行为。在英国则按骗逃责任罪论处。在我国的刑法当中,没有规定逃避债务罪,除了在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物拒不交出的行为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4.html -
了解详情
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摆卖并不违法。这两类人都存在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而且都固执地认为自己乱摆卖行为是合法的,执法人员处罚自己于法无据,以致其对抗执法的 人身伤亡等危害后果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如果发生了其他危害后果构成另一犯罪的,属刑法上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罚。是故,个别公安民警不能正确认识此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29.html -
了解详情
供述自己的罪行。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在犯罪后虽然自动投案,但是基于认识错误等各种类型的原因,经常是承认自己实行了行为却不认为是犯罪,错认为 (二)准自首 准自首作为独立的自首类型被明确法典化,在我国刑事立法上尚属首次。此前刑法理论界对被限制人身自由后交待未被掌握的罪行的行为能否视为自首一直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同法律规定或客观事实不相一致的情况,即发生所谓的认识错误问题。对刑法上之认识错误的考察,其根本意义在于:在案件符合前置三要件的 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4. {14}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6-31. {15}大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59.html -
了解详情
禁止某人行为而不考虑人们愿意与否。刑法中包含了大量的规则:它们只能是要么遵守,要么违反, 除此之外,再无第三种选择。但是,社会上其他法律规则却表现为完全不同的 、认知性和非认知性之间,所有的明确的区分都是错误的。在承认终极目标和道德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强加的,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04.html -
了解详情
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120页。)在此,违法性认识与期待可能性均并非责任要素,而违法性认识错误与法定的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笔者认为,虽然如此,在德国刑法上,对期待可能性之运用已经足以废除单纯脱逃罪了。 [66] 参阅游伟、肖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