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案件的起诉人资格、举证责任分配、因果关系的确定等,也需要加以创新。 完善环境资源刑事立法时,立法的形式问题也很重要。我国的立法传统是不 [6]董邦俊.环境犯罪立法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1. [7]贺泉江.刑法中环境犯罪规定的缺陷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3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案件的起诉人资格、举证责任分配、因果关系的确定等,也需要加以创新。 完善环境资源刑事立法时,立法的形式问题也很重要。我国的立法传统是不 [6]董邦俊.环境犯罪立法思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1. [7]贺泉江.刑法中环境犯罪规定的缺陷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29.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致死的未遂犯。 故意伤害致死的成立,客观上要求伤害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对死亡没有故意,但具有预见可能性。既然是伤害致死, 他人承诺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是否成立故意伤害罪? 这是较为棘手的问题。许多国家的刑法只是明文规定处罚基于承诺的杀人,并且其法定刑轻于普通故意杀人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025.html -
了解详情
1],法律规定适用证明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对特定问题的证明责任,如果其未能履行这种责任,则可以推定其有罪。根据我国《刑法》第395条的规定,对于巨额财产来源 责任的分配来看,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控方必须对包括证明被告行为、犯意及其因果关系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否则,被告则按照无罪推定原则会被无罪释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6.html -
了解详情
的什么权利,其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两者的因果关系等如何认定,也是一个非常不明朗又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问题。而就行政救济而言,受害者当然可以请求有关的 黄的精神和法律标准,必须破除淫秽电子信息和传统淫秽物品的狭隘思维定势,必须坚持刑法对犯罪分子的高度威慑,只要手机涉黄者一旦露头,并符合相关标准,就要敢于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418.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计算机犯罪呈滋生蔓延趋势。今天,计算机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二 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侵害的结果怎样,以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活动表现在外部的各种事实。其内容包括: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91.html -
了解详情
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如何完善消防责任事故罪的相关规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刑法第139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 执行的事实,而且还要证明整改通知被拒绝执行与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求达到证据的相互衔接。如果消防监督机构没有检查到或者没有发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对侵害生命权的确认标准是客观标准,是以生命丧失的客观结果论,而不像刑法确认侵害生命权所采用的主观标准,即必须有侵害生命权的故意,或者有造成死亡的过失 不能不予赔偿,但是完全予以赔偿,也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应当是予以适当赔偿。确定的标准,应当按照因果关系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即按照原因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08.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例如,关于行为的界定,李斯特以主张因果行为论而著称。在《德国刑法教科书》中,我们看到李斯特对行为的如下界定:行为是相对 的理论兴趣偏倚于讨论个人权利的保障问题,似乎有一种拒斥“通过刑法保全社会”这一命题的矫枉过正趋势,刑法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在刑法教科书中也一般不予讨论。所以,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07.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犯理论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为结合犯这一罪数形态的继续存在提出了挑战。尤其在我国刑事理论与实践中,结合犯这一罪数形态更与我国刑法相关理论及立法实践产生了较 中主观要件却包含着甲罪与乙罪的犯罪故意,且该两罪的故意之间在形成上无因果关系,在内容上未相互联系,在功能上无互为补充,本应分别属于甲罪和乙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