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依据,并以此来鼓励人们为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三)案件审理程序的繁简性即使同是诉讼案件,笔者认为也不一定适用单一的收费标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2]周道鸾,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3]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话语和实践中,还是可以作出一些初步的归纳和推测。传统民事审判方式无论人们以“职权主义”、“超职权主义”、“强职权主义”或者“调解型”来概括它 的正当化机制之间的区别,正反映了程序以至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控体系中的位置。按照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的正当化机制,程序的展开对于纠纷的问题只具有辅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封闭体系,[14]因为即使在立法体例和学科分类高度精细化的现代法治社会,民事诉讼领域仍然是而且也必定是诉讼法和实体法相互交错、共同作用的“场”。从 许多需要法院予以解决而现行实体法没有明确加以规定的新型民事纠纷等客观条件有关。程序保障说则是在现代法治社会对“正当法律程序”问题日益强调的社会背景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评查问题上,应当关注审理过程中的案件的程序公正性。以上述及的仅仅是实现程序公正,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要真正实现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最终实现公正司法的目标。五、结语程序公正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正义的诉讼法律程序,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除此之外,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对审判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权的法定机关和人员提起或者由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再次审理所适用的程序。民事案件审判监督程序启动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根据《 而当事人是否具备申请再审权也要由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与其说法律规定,不如说是取决于法院的自由裁量权。与当事人申请再审两年时间限制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4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但依然保留了依职权独立调查收集证据 课题研究系列研究报告。 ④“人民法院是案件的受理者,裁判与诉讼的指挥者……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发展、结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参见周道鸾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而必须具备法定事由,申请再审的对象也非常狭窄。为贯彻当事人处分原则,诉审分离原则,中立原则,维护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有 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和人们对权利的追求,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再审程序中的启动及审判中的混乱状况越来越让当事人无所适从。 在实体处理上,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6.html -
了解详情
为程序性标准,从程序性标准中找出司法裁判是否正当的依据。凡是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所获得的司法裁判就是具有正当性的司法裁判。司法裁判的正当性实质上 可以得出结论认为,检察机关的事后监督模式存在着理论上的困境。 七、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转轨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检察监督制度也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比较简略,但《试行规则》在我国确立了民事检察听证制度,应无疑问②。由于听证本身就是一种法律程序,加之在我国,“听证”、“听证会”民众已耳熟能详, 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作出驳回当事人的申诉或再审申请的听证结论,其结果也只是在程序上终结审查,对当事人实体上的权利、义务并未进行任何处置,因为当事人的实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0.html -
了解详情
、法规、规章制度;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由于我国现行的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从立法指导思想,到程序设置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不可能 已超过申诉期限;检察院抗诉理由与当事人申诉理由不一致或者完全相反;检察员参加民事诉讼的诉讼地位问题;检察院抗诉理由由谁举证支持;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检察院抗诉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