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后视性偏见(hindsight bias)。这些偏见将有助于解释洞穴之喻心理为何以及如何无所不在,即使是心怀善意的侦办人员也难以避免。[6](1)证实性偏见( 的成员(没有事前参与此案件的侦办)对卷宗的重新审视并提出不同意见可以有效地防范洞穴之喻心理的倾向。 最后,增强案件处理程序的透明度。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139.html -
了解详情
然而,此说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判断思路不对。本来,利用者的行为是否具有正犯性,应该从利用者行为本身来进行论证,然而规范障碍说却是从被利用者对自己行为是否有认识 的重新处理 否定间接正犯概念之后,对原来被认定为间接正犯的犯罪类型,该如何处理呢?对此,本文认为,依照共犯的本质是行为共同,而不是犯罪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456.html -
了解详情
展开的时候,轻罪制度的建构不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如何建构的问题。 第三,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对轻罪案件的处理存在程序过剩的弊端。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程序 刑的趋势必然会增加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案多人少成了公安机关、检察院及法院共同面临的难题。事实上,这也从反面印证了我国在后劳教时代建构轻罪制度的必要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4964.html -
了解详情
、补偿争议和赔偿争议等三类行政裁决,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作为行政案件受理。考虑到此三类行政裁决实际上已经囊括了绝大多数的行政裁决,因此可以说 相并列的一个选项。 [5]并非没有例外,如1993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经乡(镇)人民政府调处的民间纠纷的通知》和1992年1月31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1.html -
了解详情
或(法院)不方便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对于法院裁判在实体上是否公正的问题,应该让理性的当事人自己去质疑,检察机关只需对法官有没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 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以及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诉前保全裁定提出抗诉,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的批复》(1998年8月5日);(6)《关于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76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不断推行,检察机关与法院之间的认识应该是不断趋同的。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抗诉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刑事抗诉案件的审查部分提出人民检察院按照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解除对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第二,废除检察机关退回侦查机关处理的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变更起诉、撤回起诉的效力等同于不起诉。我国现行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400.html -
了解详情
于刑法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是否与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诉求相背离?进而,我们应该如何去克服这种刑法缺陷?(2)在量刑公正的实现上,是尽可能地依据法官自由 一审法官在案件吃不准、摸不透时会向上级法院汇报案情,或者与检察院之间私下进行沟通,以求得案件处理上的支持,这就使法官在量刑中的自由裁量权对案件审理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09.html -
了解详情
应该将是否侵害了预测可能性作为区分是否类推的标准,学者间就应该如何来考察预测可能性也存在分歧;由于对预测可能性的判断见仁见智,甚至其与法条用语的可能含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的批复》所指出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763.html -
了解详情
以为适用。{2}293法律类推适用基于两方面的目的:一是现实生活出现的某一案型如何处理,法律未设明文规定,但是又未超出法律调整的范围,对此须作出裁判,禁止司法 者,得依拒绝审判罪追诉之。二是基于法律平等原则,相类似之案件,应为相同之处理,此为法律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法律类推适用作为一项法律运用技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68.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利益,在司法实践中,行贿行为人为谋取非法利益进行行贿,情节严重的,应该严格控制适用此特别减免条款,因为主观上谋取非法利益,说明行为人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恶性, 的追缴,笔者曾经协办过一件单位行贿案件,但最后法院判决中,除了对犯罪单位判处罚金外,并没有提及不正当利益如何处理。 [27]陆吉敏、谢杰:行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2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