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通知(高检会[1991]31号)规定执行,定为撤案、免诉和免予刑事处罚的,税务机关还应当视其违法情节,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加收滞纳金。可见,根据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对税收执法证据的种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证据的采集要求、证明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审查判断标准以及证据证明标准等作系统详尽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18.html -
了解详情
此外,在证据保全、扣押、搜查等方面涉及被害人隐私的信息时,如何处置,现行法律也没有明文。 (二)审判阶段对涉及个人隐私案件的判断标准模糊 刑事诉讼法第一 警察更懂得女性心理,从而更能理解被害人被害后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样适用于审查起诉阶段。 1、设置询问被害人的告知程序 在询问被害人时,应根据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5.html -
了解详情
储存的数据资料、扫描资料等。(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修订版,第219页)。 8、视听资料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图谱的识别来认定是否被剪辑编辑,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也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鉴定技术,这样才能使视听资料的证据价值得以体现,发挥其证明力。 视听资料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64.html -
了解详情
着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和法官的双重重担,法官既是法律的审理者又是事实的审理者。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证据的过滤网,判断哪些证据可采,哪些证据 也有利于尽快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立案庭并不主动对证据的可采性进行审查,而是应当事人的申请方进行审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此,笔者主张折衷说,在刑事非法证据的采证问题上,必须坚持利益权衡原则,使得大于失,侵犯人的尊严和人格自由所得的证据应予禁用,但也不宜绝对禁用, 会使法官觉得疑案不疑,并据此对案件作出判断。所以,笔者建议,设立证据庭前审查制度,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主持,对证据进行审查,将法律规定应予排除的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74.html -
了解详情
强制措施、简易程序、庭前审查的特别法律制度。当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都相继出台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解释和规定,但这些毕竟是属于 当事人对案情、证据没有异议,否则,按普通程序审理;第三,选择适用简易程序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同意。一般而言,未成年人欠缺重大利益事项的判断能力和决定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49.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的前置正当程序,如果有关证据没有经过法官的审查判断以及当事人质证,则不能作为裁判的基础,这也是基于保障法院裁判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的必要保障。[16] 有一 1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 14、樊崇义、陈永生:《论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发表于《司法鉴定研究文集》(第1辑),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63.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法院有权对鉴定结论进行实质性审查,依据实践经验和法律规定对医疗事故鉴定人员、组织、程序及结论的合法性作出判断,对不合法的鉴定结论不予采信。对确需 事故鉴定的效力问题上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只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经过当事人质证认证,由法庭确定其效力且不必然为法庭所采纳。二是医疗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带动了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和扩大,鉴定结论的危险性与重要性的并存促使人们探寻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规范。英美法系对专家证据的可采性强调对其 诉讼规则来进行,亦即必须符合四项调查证据的基本原则,亦即:法官调查事实义务原则、直接性原则、言词原则与法官自由判断证明力原则。鉴定结论在大陆法系是被当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98.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过程中,一切有关案件事实和证据的问题都呈现给陪审团,然后由其作出裁决。经过陪审团裁决的事实,不应受到其他任何法院的重新审查。正因为如此,在上诉 法院审判案件中不能适用。上述主张再加上所谓宪法规范具有原则性,无法直接作为判断行为正确的标准,以及对违宪行为不能直接追究法律责任等理由,于是宪法被认为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