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到某乙家欲取回该药,而某乙谎称药已被服用。某甲见某乙没有什么异状,就回家了,没有将真相告知乙。几天以后,某乙服用某甲提供的毒药而 充分之理由,然如何确定二者区别,笔者认为应以二者主观不同为主,同时考虑,客观因素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力。 三、对于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11.html -
了解详情
审批的根本不会向人大常委会提供任何资料,人大拿什么东西去监督呢? (四)腐朽的权利欲是贿赂犯罪得以产生的主观因素 一个手中拥有权力,如果其思想 优势,虽然东窗事发,但权力的影响依然存在,如此一来,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亲属会进行一般操作,使司法机关办案受到干扰,最终使得审判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601.html -
了解详情
课题,下面就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危及经营效益的根瘤金融犯罪谈谈粗浅的看法。 什么是金融犯罪?金融犯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侵害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市场秩序以及 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由于国内刑事诉讼法不支持缺席审判,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提起公诉,并判决有罪,国外司法机关只承认法院的没收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77.html -
了解详情
甲穿衣服时,甲乘机将桌上的手表拿走。甲出校后与乙碰头,乙问抢了什么东西,甲说就抢了一只手表。甲将手表交给乙出卖,乙以1000元价格卖给 是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应某种主客观原因而停止犯罪行为,但中断犯罪与犯罪中止是有显著区别的。所谓中断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暂时放弃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41.html -
了解详情
第二天到某乙家欲取回该药,而某乙谎称药已被服用。某甲见某乙没有什么异状,就回家了,没有将真相告知乙。几天以后,某乙服用某甲提供的毒药而 充分之理由,然如何确定二者区别,笔者认为应以二者主观不同为主,同时考虑,客观因素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力。 三、对于中止犯的刑事责任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83.html -
了解详情
大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 那么证据潜规则中的利益和利害是什么呢?那就是通过违法或者遵循潜规则,相关主体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与好处。例如,侦查人员通过刑讯 ,在证据制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例如,《刑事诉讼法》第93条不仅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反而规定其负有如实陈述的义务,这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56.html -
了解详情
并接通电源,当场被电击死亡。审查起诉此案时,因该厂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对犯罪嫌疑人舒某的责任难于分清,现场工人李某、康某又死无对证,最终无法追究 的事故。这里面的“设备不良”或“技术水平不高”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都是难点问题,特别是遇到具体的个案更是无所适从。如姚某(没有电工证)为晋江市某林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36.html -
了解详情
我打你,你不能还手,所以说打人的背后是权力在作祟。孙谦:认定刑讯逼供的困难在于,在刑讯逼供的场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处于一种弱势。有时被打一顿不 重视其他证据,但在办案实践中我们的侦查人员总觉得没有拿到口供心里不踏实。什么时候嫌疑人招供了,这个案子才算破了。这种“口供情结”成了侦查人员的指挥棒,这可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21.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手段,难以取得好的效果。[③]⑵采用诱惑侦查手段,可使整个犯罪过程都在侦查机关的严密监控之下,绝无犯罪嫌疑人毁证、匿赃、逃脱之虞,而且案件一经侦破,所有 推定之覆辙。如前所述,诱惑侦查是一种凭空启动的侦查行为,其基础在于被诱惑者就是他们所要找的犯罪分子这一认识,但凭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断?如果没有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0.html -
了解详情
但近年来的研究正在将视线转移到“对被害人的保护”上去。其结果,便是将从来所强调的重点由“嫌疑人、被告人、犯人的人权保护”向“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方向发展。对犯罪 从保险金中支出的,因此放在本节中论述可能不一定适当,但是,由于加害行为的大部分是犯罪行为(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罪),因此,在广义上将它理解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