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认为,上述条款是指导法官等专业人员进行刑事审判活动的行动指南。因为,该条款的意思很清楚,即便说对故意杀人行为要处以刑罚,但通常也只能在死刑 年版,第45页。 (32)参见2006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 (33)陈兴良:《盗窃罪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3.html -
了解详情
了不同凡响的观点:共犯本质理论研究的终极原因,是为了能使法官在处理共同犯罪案件中达到刑事司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共犯本质理论不可能永久性地证明 故意杀人罪的片面共同正犯,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的归责原则,从而让甲单独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责任为妥。 五、归纳总结 我国虽然没有共同正犯的规定,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存在的连续犯罪现象处罚的不公。本文以下将通过机会同一性的判断方法来判定犯罪故意同一性,进而对如何限定连续犯的范围作一些探索。 (三)机会同一性的判定 所谓 麻烦与处理效果的不适,同时,这在实践中也是违背刑事案件的客观侦查规律的,比如行为人连续的杀人行为发生于异地或相隔数年,其通常不可能在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001.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防卫及其限制条件掌握过严,其结果是:本来应当作为正当防卫来处理的案件,作为防卫过当处理追究了刑事责任,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来应当作为防卫过当 之防卫的事实材料的,应当据此认为无罪。但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只发现证明被 告人故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无过当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52.html -
了解详情
的死缓适用有过简短的表态。针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1999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 [11]明确指出: 已经确立了如下规则: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故意杀人罪的被告人,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43]那么,被害过错在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存在的连续犯罪现象处罚的不公。本文以下将通过机会同一性的判断方法来判定犯罪故意同一性,进而对如何限定连续犯的范围作一些探索。 (三)机会同一性的判定 所谓 麻烦与处理效果的不适,同时,这在实践中也是违背刑事案件的客观侦查规律的,比如行为人连续的杀人行为发生于异地或相隔数年,其通常不可能在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94.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存在的连续犯罪现象处罚的不公。本文以下将通过机会同一性的判断方法来判定犯罪故意同一性,进而对如何限定连续犯的范围作一些探索。 (三)机会同一性的判定 所谓 麻烦与处理效果的不适,同时,这在实践中也是违背刑事案件的客观侦查规律的,比如行为人连续的杀人行为发生于异地或相隔数年,其通常不可能在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693.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防卫及其限制条件掌握过严,其结果是:本来应当作为正当防卫来处理的案件,作为防卫过当处理追究了刑事责任,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来应当作为防卫过当 之防卫的事实材料的,应当据此认为无罪。但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只发现证明被 告人故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无过当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05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无关的,按照事实认识错误处理,阻却犯罪故意,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本犯以为是他人刑事案件的证据而加以毁灭,事实上属于自己单独犯罪或者共同 没有疑义(由于杀人罪的法定年龄只需十四周岁,若认识到有人可能死亡,评价为故意杀人的预备也是有可能的),但这种符合客观不法构成要件只是欠缺主观有责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58.html -
了解详情
商店的老板估计刚在马路上与人争执的顾客可能将菜刀用于杀人仍然向其出售菜刀,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网络接入服务商明知他人申请开通网络的目的 服务的性质。[149] 2005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