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犯中因果关系的证明情况,危险犯构成的是否妥当、过失犯处罚的是否妥当、导致大规模环境破坏的法人处罚情况等等。 在上述意义上的环境刑法包含了公害 ,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 【注释】 [1]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10月北京中日刑法学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论文。 [2]例如,根据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国际公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0.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行为时还必须具有犯罪行为的决意即故意。另外,由于刑法评价的对象事实是结果行为,因此,结果行为必须符合构成要件并且是违法的,同时在结果行为时还必须具有 故意,并不影响故意犯形态原因自由行为的成立,它顶多只是考虑该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错误、行为人是否应负既遂责任的因素。 笔者赞同通说中双重故意所代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2.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行为时还必须具有犯罪行为的决意即故意。另外,由于刑法评价的对象事实是结果行为,因此,结果行为必须符合构成要件并且是违法的,同时在结果行为时还必须具有 故意,并不影响故意犯形态原因自由行为的成立,它顶多只是考虑该行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错误、行为人是否应负既遂责任的因素。 笔者赞同通说中双重故意所代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317.html -
了解详情
意义在于:其一,客观归责中的因果关系理论只适用于结果犯;其二,对于行为犯,确定构成行为的完成,只需要审查行为人的行为本身是否存在就够了。还有,在行为犯 犯则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时间间隔的犯罪,需要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笔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
世纪以来德国刑法学界受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论的影响,将行为理解为一种因果联系,作为生理、物理上的过程来把握,这一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因果关系来解释 功能。 二、行为理论之于犯罪论体系的意义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行为是否要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独立于构成要件体系之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8.html -
了解详情
,如属危险犯,只要实施了被刑法禁止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结果犯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必须确证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罪后情节发生在特定 )等等;也有学者承认在特定的交通肇事场合下,行为人的肇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行为人肇事后的态度,即是否逃逸。这在犯罪理论上是比较罕见的。但其只指出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4.html -
了解详情
是被告人行为引起的结果――即与被告人的过失行为无相当因果关系,仅有偶然联系的结果归属于被告人承担。 综上所述,我国刑法没有基本犯的罪过形式是过失的结果加重犯 的客观方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基本犯罪的危害结果对于结果加重犯来讲不具有构成要件的意义,基本罪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不影响结果加重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否定责任能力,但对其他犯罪,并非不能肯定责任能力。而且,刑法中的责任判断,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各个行为,是应当以对实施该行为的行为人的人格的 仍被肯定。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在实行行为的危险性与该危险的实现能认定时被肯定。是否能够认定原因行为惹起结果行为、结果的危险性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331.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损害之外,还包括违法性(Rechtswidrigkeit)[2]。这两种不同的立法例分别对不同的国家侵权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使得违法性是否应当与 了法院与法学家的肩上。[10]由于第1382条确定的成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中,因果关系与损害都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于是限定第1382条适用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392.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行为时的特别情状、行为结果、因果关系;主观不法构成要件包括故意,以及特别的主观不法要素,如意图等。林山田 [14],第478页。 [35]同上,第477-478页。 [36]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下),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118119页。 [37]关于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