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在2006年1月23日后才失去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1》)第20条规定 体现了新刑法对未成年罪犯给予更为充分保护的精神。换言之,在新刑法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缓的情况下,对于依据旧刑法而被判处死缓的未成年罪犯给予从宽处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72.html -
了解详情
,成立专门的未成年犯审判庭,照顾未成年人的心理,避免造成未成年人心理上的终生阴影,不利其改造。 2、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宽缓为主。 一般来说,此类 可采取合议庭综合考量,合议庭拿不准的,实行庭长、分管院长把关和平衡刑期。案件重大复杂或合议庭与分管院长、庭长意见有分歧的,报审委会讨论后最终定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显得不合情理。最后,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明确指出:“对于未成年罪犯,不 的政治权利,这显然有损于法律的严肃性。3.对实施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犯罪的未成年人除依法判处无期徒刑的外,一般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前述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03.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减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年10月28日)第13条规定:对 罪犯的假释,符合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的,可以假释。总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正确地认定未成年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4.html -
了解详情
拉他作案,他坚决不从,而且主动报告老师,经有关方面教育,避免了一起刑事案件的发生。三级帮教是差生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中小学生犯罪的有力措施。 原则概括为对少年儿童的一般犯罪不逮捕判刑。①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②对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人不适用死刑。③对引诱青少年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67.html -
了解详情
的通知》、1995年最高法院颁布《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为司法实际部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正确适用法律制定了标准和规则,为 离异以不降低未成年子女福利为前提的“儿童本位”的立法精神。再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内吸烟”,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08.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考核 内容提要: 捕后羁押是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包括逮捕、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和审查起诉以及提起公诉未判决阶段的 期,第63页。 [12]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39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协调人的基础上,增设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作为调解人。 (四)乡村刑事和解的效力 和解协议的效力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调解工作的一个瓶颈。少数民族地区 和解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存在有其现实原因。乡村的刑事和解应针对轻微刑事案件、过失犯罪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采取协商合作的解决方式。在这种纠纷解决方式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269.html -
了解详情
。一旦发现家庭暴力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将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属于自诉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 次数较多;虐待手段残忍;虐待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患较严重疾病;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实施较为严重的虐待行为等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1112.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依法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 证人、被害人,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第五十七条对羁押、服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13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