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明文规定,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亦颇有争议。 大概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撤诉能引起时效中断,理由是:(1)从立法本意看,根据原民事诉讼法有关 又没有控告的情况下,从犯罪之日起经过5年后就不能再予以追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部分,其诉讼时效是适用刑法规定还是适用民法规定,实践中争议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2.html -
了解详情
证言可信度差,使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证人拒不作证、拒不出庭以及作伪证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对当事人而言,这种状况使得本来 促使证人证言这类证据证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赘述。长期以来的法学理论通常将自由心证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这些认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21.html -
了解详情
概说 “无原告即无法官”这句古老的法谚形象的说明了诉讼当事人在整个民事诉讼中的基础地位,司法区别于行政的一个特性之一就是它的保守性或者说被动性,“不 》,载《商事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6]、肖建华著,《当事人问题研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17]、柴发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15.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的要件是指对于本案寻求司法保护的当事人,法院有保护其权利的必要,也就是说当事人在法律上有承受法院判决的利益和权利。其外延表现为应诉权和接受裁判权 权利,充分发挥法人及社会团体相对于公民个人在民事诉讼中的物质及技术优势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书目 1、《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7.html -
了解详情
探讨。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给予批评、赐教。全文约6000字。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证人、鉴定人、勘验人、 性,切忌孤立、片面地审查证据。如果个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说明证据是可靠的;如果个证与其他证据无从印证或者没有内在联系,甚至相互矛盾,则可能有虚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8.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以上可以看出,就启动再审程序的条件而言,只要生效裁判在认定事实上、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或违反法定程序即 规定》在规定民事诉讼证据来源时,只规定了当事人举证和法院查证,未赋予其他机关包括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权力,这意味着抗诉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无权调查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98.html -
了解详情
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医疗费、伤残补助等费用共计43937.50元。而汪某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 二、处理意见 本案应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以什么身份存在承担赔偿责任 、扯皮。从这一点来说,第二种处理意见也是不妥的。 从民事诉讼理论上来说,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8.html -
了解详情
附带民事诉讼主体质疑 夏立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本质是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依最高人民法院 被害人的原因是指由于被害人自诉、申诉、控诉等行为而引起司法机关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诉的事实。例如,甲殴打乙致轻伤害,经公安部门主持调解,甲赔偿了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原因是指由于被害人自诉、申诉、控诉等行为而引起司法机关对被告人进行刑事追诉的事实。例如,甲殴打乙致轻伤害,经公安部门主持调解,甲赔偿了乙的损失, 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那么在一审中也应允许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3)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因民事诉讼依附于刑事而剥夺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1.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管理权(后有详论)。而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就是基于法定诉讼担当中的第二种形式而取得正当当事人资格。任意的所以担当人是实体法律关系主体明确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29页。 [6]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 [7]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