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上市公司 要约收购 目标公司 一、要约收购概述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者(投资者)以取得某一股份公司(目标公司)的控股权为目的,在有价证券市场之外 的持股视为一人持股,达到法定的持股比例时,须履行信息披露和强制要约等义务。同时考虑到实践中数人一致行动的方式较多,立法不可能一一列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一定的保障措施,避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治理层等为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制造障碍: 被收购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被收购 其合计持有的90,712,595股(含上述22,892,649股)吉峰科技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86%)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全部委托给四川特驱行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7120.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使投资者成为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真正受益者。对收购人披露的财务资料等重大收购信息有虚假陈述行为的,应该给予行政处罚,必要时受害投资者可向违反信息 ,是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3.要约收购的相关问题 (1)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的审批权 《股票条例》关于要约收购的监管规定,由于与我国股票市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477.html -
了解详情
而行使该权力(正当目的标准),因此,如果董事采取反收购行动是为了保护自己对公司的控制,那么这种行动就是不正当的,在1967年Hogg V.Cramphorn案①中,目标 ,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第27页。 ② 宋永泉:《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若干法律问题》,载《法律科学》1997年第2期,第47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123.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例探讨反收购的有关部门问题,并就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完善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关键词: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反收购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第一章 逃避这些法定义务的约束,往往采取联手共同行动来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收购立法对这种一致行动听之任之,那么信息披露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将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html -
了解详情
采用焦土战术,寻求白衣骑士以及降落伞计划等,其中一些反收购措施如焦土战术中的出售公司资产、对外实施担保行为的合法性不无疑问。[8]上述《公司法》中与反收购相关的 郭锋等译,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1]宋永权:《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若干法律问题》,《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第828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5.html -
了解详情
商战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272页。 [9]参见《香港收购守则》,“规则”第1条第1款。 [10]参见《证券管理与证券法——十四国证券 锋等译,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11]宋永权:《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若干法律问题》,《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第82—8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08.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收购”一章,其中第78条内容是“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用要约收购或协议收购的方式”。前几期我们讲了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的法律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重点介绍 证券法条文释义》。,《证券法》起草小组编写,改革出版社,页569)一般来讲,收购者通过购买控制股东的股份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在国际上,以协议方式收购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7.html -
了解详情
新组建不久的南钢联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联合)公布了其对上市公司南钢股份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开中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之先河,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那么,要约收购 年3月12日,南钢股份的控股股东南钢集团公司与三家复星集团的关联公司-复星集团公司、复星产业投资和广信科技-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27.5亿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34.html -
了解详情
(ManagementBuyouts,缩写为MBO),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但由于我国的管理层收购是在《公司法》、《证券法》颁布以后才正式露出水面的,仅散见于 。同时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有关信息披露也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包括通过集中竞价持有股份、要约收购和已公布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