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权利,所有这些都是本文将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构成要件异同 在讲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所谓 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区别 (1)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只能是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中危害来源比较广泛,它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236.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从规定来看,似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没有太大区别,然而事实上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着重大差别。 1.对象区分:正当防卫的来源为人,所以 和抢劫者扭打起来,在扭打过程中致犯罪人死亡,这种情况是不超过正当防卫的。但是紧急避险本身是为了保护一种利益而不得不使另一种利益受到损失,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6371.html -
了解详情
”,致使另一种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不能叫紧急避险。例如某人夜间行路,心中忐忑不安,误认为后面一个与他同方向行走的人是跟踪他的坏人,待行至一 免除处罚。 以上对正当防卫同紧急避险两种行为作了介绍。既然它们同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那么这两种行为还有什么区别之处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3.html -
了解详情
说同样不具有说服力。损害赔偿责任并不意味着民事违法性。虽然德国民法第904条规定了避险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是现在德国学界和判例都毫无争议地认为该条意义上的 。但是持这种见解的学者却又同时认为,对紧急避险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参见刘明祥: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区别的几个特殊问题,《法学评论》1998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554.html -
了解详情
,则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无须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3. 成立犯罪行为的情况。成立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都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例如时间性条件、对象性条件,等等。如果不符合这些 该物造成毁损,这显然不利于保护防卫人的权益。况且,防卫行为都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防卫人根本不可能也无暇辨别对方所使用之物到底是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6.html -
了解详情
更为严格,因此,通说并非没有异议。(2)就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能否进行正当防卫而言,在德国,侵害(Angriff)在法律上既不需要以蓄意(Absicht),也不 ;且同样的反击行为,一为紧急避险,一为正当防卫,导致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有主观化之嫌。且与德国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制度相比较,我国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1.html -
了解详情
,或欠缺违法性、现在性,并不具备正当防卫的要件,故只能通过紧急避险来解决。 (二) 防御性紧急避险产生的理论背景 防御性紧急避险概念的产生与人的不法概念的提出密不可分 维护之利益非显失比例,应可阻却违法。刑法第34 条应认为是紧急避险的一般规定,所谓重大优越是须补充的概念,如何认定其内涵,应视其他特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94.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而其他人格权上的急迫危险,靠牺牲他人权利是无济于事的,因而只能通过正当防卫去救济”[7].那么,是否除了生命、身体和自由这三项人格权外就果然没有其他 避险。一般要件的意义在于甄别紧急避险概念与其他概念(如正当防卫、无因管理)的区别,以及抽象出紧急避险责任承担之一般原则。特殊要件的意义在于细化紧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57.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9页。 ⑼同注⑵。 ⑽刘明祥: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相区别的几个特殊问题,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⑾陈家 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9页。 ⒂陈家林:防卫行为与第三者法益侵害,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⒃[德]汉斯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536.html -
了解详情
的必要限度,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问题:一是何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二是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⑥这应当成为全面理解必要限度的一个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86页。③参见郭守权等著:《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④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