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笔者认为,如何弥补这些缺陷和不足,值得我们思考并加以完善。笔者结合司法实践感到,缓刑制度在执行中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适用 被告人可以进行和解或撤回起诉。根据此立法精神,对符合条件的自诉案件被告人适用缓刑,可以有效地防止自诉人和被告人矛盾激化,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此外,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17.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残酷、狡猾,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害性较大,不宜于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在严打时顶风作案,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较大,也不宜适用缓刑 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法官作出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23.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残酷、狡猾,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害性较大,不宜于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在“严打”时顶风作案,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较大,也不宜适用 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法官作出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839.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残酷、狡猾,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害性较大,不宜于适用缓刑;如果犯罪分子在严打时顶风作案,这表明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较大,也不宜适用缓刑 再危害社会,决定是否执行刑罚。如何准确把握适用,关键在于怎样来认定已被判刑的罪犯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审判实践中,是否适用缓刑完全由法官作出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76.html -
了解详情
率则为30.71%。[1]有学者对浙江省某区法院的案件进行统计,发现判处缓刑人数中,本地人口占74.48%,外地人口仅占25.52%。[2]有研究者通过 对象。法官通过了解被告人的个人情况,解除对判处缓刑后如何执行、监管的担忧,有助于合议庭对是否判处缓刑进行全面考量,消除户籍地因素的影响力。 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455.html -
了解详情
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予逮捕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情形,而缓刑的适用标准则包括了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险性不大等需要主观进行判断的 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禁止令的存在对于防止犯罪分子重新犯罪具有预防性作用,那么,社区矫正如何执行禁止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307.html -
了解详情
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禁止从事该活动,例如利用开设公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判处缓刑是可以禁止开设公司;所谓禁止进入特定场所,是指进入该场所容易诱导犯罪因而不 令期限都是可以缩短的。这相对于过去的缓刑制度执行显然也是一个长大改进。 五、缓刑犯应如何进行社区矫正?对缓刑实施社区矫正制度,是对原有缓刑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779.html -
了解详情
短期自由刑存在的许多弊端,中外绝大多数刑法学者和犯罪学家都认为必须予以改革。缓刑作为刑罚执行的替代制度,对短期自由刑的弊端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成为世界各国刑法 ,实际上涵盖四种情形。参见该法第74条作者)。对于认以暂不执行为适当者如何掌握,台湾地区司法实践中,通常从犯罪分子的年龄、职业、身份、教育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改造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了解犯罪人员所在单位、街道或学校等组织对罪犯的态度如何,是否愿意承担教育改造任务,及基层组织监督改造的控制犯罪的能力,还要了解犯罪 予以释放,即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不应再继续关押。虽然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缓刑的期限作了规定,但实践当中,有的法院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缓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5.html -
了解详情
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一笼统的理由外,谁也不知道法官对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标准是如何掌握的。司法实践是将抽象的法律条文适用于具体的案件、具体的每一个犯罪嫌疑人, 自由裁量权时贪污贿赂,唯利判缓,所以应改善法官的待遇。 【结 语】 缓刑执行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