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诉,便能引发再审,所以检察机关实际上也是起动再审的主体之一。当事人虽然可以通过申诉来引发再审,但是在当事人没有申诉的情况下,法院和检察院在法律制度规定 目前的诉讼体制环境还不是自认制度所要求的制度环境。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出证据加以证明,法院有职责全面调查核实证据,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28.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审判由法院独家运作。从程序上讲,发生错误的情况就相对容易,因此就有必要予以补救。再次,我国民事审判的总体质量处在发展过程中,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监督的作用。出现这种局面,根子在源头,即立法的不明细。 关于审判监督程序问题,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方式是提交抗诉书和出席再审法庭,但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2.html -
了解详情
,相对人⑷对人民法院就与自己相关的一些重要的程序性事项所作的裁判(如裁定或者决定)不服,依法向相关法院进行不服申诉的一项民事诉讼救济制度,具体来说它具有 以及案外人(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一章中已有体现)。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于某些个别的复议事项的申请主体不是规定不明,就是限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58.html -
了解详情
时,法院可以通过裁定来补正,而对裁判遗漏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第163条规定: 的发生是在判决确定后,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6.html -
了解详情
有着显著的区别。?如前所述,尽管检察机关以抗诉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系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设置的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制度,但它却是符合中国国情、确保司法 后,双方交由全国人大常委进行裁决。这一构想不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也有一定的法律依据:①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检、法两家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11.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也不容乐观。第二种再审之诉,在我国目前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构架下以及司法环境下,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申诉难或者再审难的,其效果即便有也非常有限。只有 作出规范和完善。第一个层面是基本原则,应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该项基本原则的表述,改为人民检察院对于民事诉讼活动有关实施法律监督。这就表明,检察机关对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
更是惊人。200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虽对同一案件再审和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 审判监督庭进行再审审理。 2、严格限制有限再审的启动权,实行依法纠错。参照外国立法例,取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的规定,即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34.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的判决、裁定得以纠正而特设的一种再审提起和审理程序,也叫审判监督程序。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民诉法)规定的再审程序尽管对纠正确有 实行再审一审终审制。2002年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再审一审终审制的规定。再审终审权问题,不仅是我国司法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入世”后,国际社会非常关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48.html -
了解详情
更是惊人。2002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发回重审和指令再审有关问题的规定》,虽对同一案件再审和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 审判监督庭进行再审审理。2、严格限制有限再审的启动权,实行依法纠错。参照外国立法例,取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的规定,即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46.html -
了解详情
。据此,当事人为提起申诉或再审程序而提供的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新的证据,也属于新的证据的范畴。另外,根据《民诉证据规则》的规定,新的证据在 ,并且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2条,关于当事人提出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的规定,当事人提出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