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罪责不生影响,即没有实益。反之,如果对罪责有无轻重发生影响,则有实益。 我国刑法盗窃与抢夺界分的实益情况极为复杂。将刑法第264条( 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02页。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24]此处作案与本文简称的偷抢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120.html -
了解详情
主犯、从犯、胁从犯。10、作案后造成的后果和社会危害影响的有关材料。(三)盗窃案件1、询问被害人或被盗单位。问清被盗时间、地点、被盗经过,如何发现被盗, 认清事实,查明案情,审清肇事时间、地点、肇事车辆,是否饮酒,驾车时的生理、身体状况以及发生事故的后果、原因及应承担的事故责任。以上只是就几种常见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488.html -
了解详情
目标的,才定罪并依法处罚。”;(4)1998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 间必须是当场,这是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现场;五是犯罪性质,由于上列情况的发生,主要是使用暴力,而使性质转化成为抢劫罪,所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514.html -
了解详情
二是“入户”目的的非法性。进入他人住所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 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抢劫存折、机动车辆的数额计算,参照执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七、关于抢劫特定财物行为的定性?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898.html -
了解详情
某地盗窃罪数额较大的起点为1000元,则此数额是盗窃行为构罪的基本数额。但实践中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时所涉及数额往往不会是恰好为1000元,超过 真实标准是要求刑事诉讼证明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即法院判决中所认定的案件事实与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79] ,要求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80]。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6.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异常现象明确确认为:精神障碍。使我们任何一个律师接到醉酒犯罪犯罪嫌疑人的案件时,首先产生的第一个概念他就是一个精神病人(虽然是暂时性的),这 进行法医鉴定申请。 另一种就是办案人员及其上级领导在明知国家精神病医学标准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使用各种方法和理由,对辩护律师对犯罪嫌疑人酒精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568.html -
了解详情
有此类规定,不过亲属范围仅限于夫妻之间。在普通法传统中,自配偶处窃取财物均不发生诉权(但分居后而盗者可起诉)。《加拿大刑法典》第329条即规定,夫妻 ;对却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在社会上作案有所区别。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认为: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88.html -
了解详情
,区分盗窃的既遂与未遂不只影响量刑处罚,更影响到犯罪构成与否的认定。对盗窃案件系既遂还是未遂的判别标准,学理上存在多种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 以“接触”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就无法反映出行为人实现了犯罪故意达到了犯罪目的,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而这恰恰是区分犯罪既遂或未遂的基本点。“接触说”客观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9.html -
了解详情
的控制,已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了。2、危害结果已经发生。王某盗得2000余元后迅即逃离,虽然在未逃出院子时被发现,但王某已逃出被盗物的现场,这 某则构成盗窃既遂。 3、马某尚未达到非法“占有”的程度。根据两高《关于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项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3.html -
了解详情
,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 所有权的,购买方使用该车辆运输时,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出卖方均不承担民事责任。 28.机动车被盗窃、抢劫发生的交通事故,车主是否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