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或矛盾之处。如关于自认的撤销,分别规定在“一、当事人举证”和“五、证据的审核认定”中,而且两处不相协调,甚至有矛盾之处。即“规定”第8条第四 法官不须对方当事人另外举证就可直接认定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在这一点上,民事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据规则是完全不同的。在刑事证据法中,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的自认(坦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4.html -
了解详情
中,我国法官似乎没有组织当事人整理争点的习惯,更多的是在庭前审核起诉状、答辩状和证据材料时归纳争点。但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动态参与,法官自行归纳的争点 ”作为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实务中主要有两种做法:(1)书面指导。《民事证据规定》第3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1.html -
了解详情
严肃执法,公正裁判,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证据法,有关民事证据的举证规范散见于民诉法的有关章节中。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各地 时的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法院的主要任务就审核证据,认定事实,依法裁判。举证必须以证据占有为前提,诉讼证据作为确认案件事实的客观根据,不仅与案件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96.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规则的倾向。(有关我国各地高院拟定的证据规则,可以参见金俊银.中国民事证据规范适用手册[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62340.) [24]这一点正如我国台湾地区 看作是赋予法官理性裁判的自由和独立裁判的权力,说明自由心证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有了合法的地位。 [27]樊崇义,锁正杰,吴宏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103.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处理。通观民诉法和民事证据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伪证行为的制裁规定仅限于此。由此可见,我国的立法对伪证的形式的列举 法官引起重视,将对伪证的打击视为一项重要职责,对审判员该作为而不作为,审核证据不力而导致错误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杜绝审判人员为作伪证者开绿灯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54.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取证和居中裁判的双重职能,显示了通过囊括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相关的一切证据的证明力(关联性)和证据能力(合法性)进行审核,并在此基础上依现有有效证据对诉讼 页。01年10月第1版,第131页。 参考文献资料 (1)王利民:《民事证据规则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2004第1期, (2)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方获得证据的方式问题,剥夺他们的权力。如果证据是非法取得的,可以按民事补偿;如果证据是合法取得的,但违反了警察行为准则,这是由警察局去处理的问题。而 前程序之证据开示程序中或法庭调查程序中,专门举行一个非法证据审核或程序来解决非法证据存在与否及应否排除的问题;如果是法庭依职权主动开启这一程序,则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52.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与义务的归属,无法作出正确的裁判。本文笔者从法院的角度,试就我国民事证据制度及存在问题来阐述对诉讼中举证的弱势 者的人文关怀。 一、什么是 自由心证,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 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3.html -
了解详情
能调解或者显然没有调解必要的除外。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 和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其提出申请的期限不受《民事证据规定》第19条第1款、第54条第1款[55]限制。适度放宽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3.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通常不存在问题,法庭所要做的往往是对其作为证据的另外两方面的属性即真实性、关联性进行审核、认定。真正成为问题的是后者,即对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双方处于对立的诉讼主体地位,一方当事人主张同意对方当事人录制其谈话的情形是极其罕见的。对民事证据作出这样的规定过于严厉。而依据这一批复,司法人员即使确信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2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