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之,实非可能’之认识”这种不顾事实的错误观念,而推定皆有预见可能、回避可能性。但在采取信赖原则后,根据信赖原则,即可在行为时持相反的态度,以 行为。如果参与者(其他驾驶员或行人)采取不适当行为,即使因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行为人也不承担过失责任。 日本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社会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危险也要入罪从预防目的角度似乎还可以得到解释,但是此时抽象危险犯理论又回避不了另外一个问题:抽象危险犯和行为犯有什么区别? 为了固守抽象危险犯理论, 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不规范的行为导致风险转变为实害结果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十分先进,科技高度发达情况下的危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501.html -
了解详情
更难感知和把握。并且,如果认定行为人系正常的理性之人,那么他对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应当与其他理性人的判断相一致。这样,司法者(其他理性人) 过失犯罪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之惯常规定,按照故意犯罪之思路进行配刑。如此,既巧妙回避了定性过程中无休止地争论说理,又较为有效地防止了放纵犯罪情况的发生。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042.html -
了解详情
更难感知和把握。并且,如果认定行为人系正常的理性之人,那么他对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应当与其他理性人的判断相一致。这样,司法者(其他理性人) 过失犯罪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之惯常规定,按照故意犯罪之思路进行配刑。如此,既巧妙回避了定性过程中无休止地争论说理,又较为有效地防止了放纵犯罪情况的发生。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85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关键词:实行行为 终了 中止行为 类型 在 就有可能承认中止犯的成立。然而,根据通说认为,中止行为以结果回避的意思为必要,因而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停止后一行为的场合,不能说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3.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就有可能承认中止犯的成立。然而,根据通说认为,中止行为以结果回避的意思为必要,因而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停止后一行为的场合,不能说有 说认为,向被害人开一枪的行为本身就属于足以致人死亡的行为,既具有发生结果的现实危险性,故不管行为人主观上如何考虑,该杀人行为已经实行终了。[ 17 ]390 战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3.html -
了解详情
因怠于设置警报系统,致使公害发生前无预见可能性,但法院可强制其负结果预见义务;结果回避义务亦可适当高于结果回避之可能,如医生因业务不精无法避免 行为虽构成失职但却不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消防部门未严格履行消防检查职责,结果某舞厅因消防设施瑕疵发生特大火灾致使消费者受害,消费者不能以消防机关违法为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之产生。⑻ 消极的肯定说认为,在适用信赖原则的场合,是因为被害人不实施结果回避行为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实质的危险性,因而不成立过失犯。 ,而通过信赖原则的应用,使得行为人基于信赖他人的适切行为而产生不致发生该结果之确信,从而合理地对危险进行了分配,重新界定了行为人的责任界限。 否定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59.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8] 消极的肯定说认为,在适用信赖原则的场合,是因为被害人不实施结果回避行为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实质的危险性,因而不成立过失犯。 ,而通过信赖原则的应用,使得行为人基于信赖他人的适切行为而产生不致发生该结果之确信,从而合理地对危险进行了分配,重新界定了行为人的责任界限。 否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908.html -
了解详情
之产生。⑻ 消极的肯定说认为,在适用信赖原则的场合,是因为被害人不实施结果回避行为的可能性极小,因此,行为人的行为不具有实质的危险性,因而不成立过失犯。 ,而通过信赖原则的应用,使得行为人基于信赖他人的适切行为而产生不致发生该结果之确信,从而合理地对危险进行了分配,重新界定了行为人的责任界限。 否定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1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