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理基础上的,因此他判案的依据是伦理规范而不是权利义务规则。而伦理规范存在于他的心中,无须通过当事人的对抗来确定。虽然为了恢复秩序,对纠纷事实做些 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第155页。 [11] 参见前引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第78页。 [12] 本段参考了S.斯普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个特性: 一是自由性, 这是自愿原则的本意, 调解中当事人对于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的选择和处置都充分体现了民事主体的自由意旨; 二是开放性, 指当事人 义务的要大于不按照判决书履行义务。现在,《调解规定》已经明确规定当事人为了保障调解协议的履行, 可以增加反悔限制的惩罚条款或担保条款。实践中, 类似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10.html -
了解详情
。 (三)允许对案件进行部分调解不妥 这是《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引发的问题。《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就部分诉讼请求达成调解协议的 协议,在实体权益上己做很大的让步,也就是放弃了自己的部分权利,在调解书生效后,对方却不履行义务,期待的利益无法实现,这样对同意放弃部分权利而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08.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犯罪中,不法利益的享受者是单位,而不是公民,根据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对行为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应是被告单位(犯罪单位作为刑事被告人,当然也是 民事被告人提出反诉的,第二人民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者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二审程序是一审程序的延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活动解决的是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争议,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的争议(即当事人之间私权的争议)是发起民事诉讼的原因。从这一点上看,民事 的形成了对案件事实的一个“预断”。基于这种预断,法官还会对这一案件是通过调解还是需开庭审理进行解决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这时,即便案件开庭审理,它也会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3.html -
了解详情
效率则指在诉讼程序中各种主体行为的速度及有效性。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当事人的权利,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回复正常,以“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 的设计和运行具有示范作用,也就是说诉讼程序公正本身对于仲裁程序公正、非司法组织调解争议的程序公正等,都具有示范意义,诉讼程序公正的这种价值是独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6.html -
了解详情
应达到的比例,但年终总结时往往未达到年初下达的指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民事调解制度在法律规定上过于原则,实践中难以把握尺度。由于这一根本的原因未解决 调解,往往双方当事人都做了一定的让步和努力,尤其权利人主动放弃一些权利,而义务人在履行能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同意在一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义务。调解虽达成,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62.html -
了解详情
回避的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的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以及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规定等,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不符的勘验结论。”第八十八条修改为:“调解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动员和强迫当事人接受对自己明显不利的调解,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第一百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0.html -
了解详情
前或诉讼中以书面形式约定对所发生的争议不得提起再审,以凝固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民事流转和社会的安定。在此前提下,无论争议标的额大小,案情复杂 再审的条件是:申请再审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且准予提起再审申请的判决、裁定、调解等法律文书;申请再审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再审必须符合《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6.html -
了解详情
时期根据地的做法,响应和强调“走群众路线”的方针而采用“依靠群众办案”的做法,调解被社会普遍接受,致使诉讼活动或审判活动基本上偏离了诉讼或审判特有的机制。 的内容是各个诉讼主体依据其诉讼权利义务实施的诉讼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这些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了法官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