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及力;法律不溯既往原则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载入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2条规定的古罗马法律格言曰: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一格言 有时间限制的。说它琐碎,是因为它是通过一部又一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才体现出来的,是实质上的总体问题却呈分散状态。说它有时间限制,是因为在新旧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32.html -
了解详情
于其中过活,而且还可以将之租于他人。{1} 《法国民法典》第632-634条、《德国民法典》及德国的司法实践,是明确认可居住权(wohnung-srecht) 限度内享用房屋。表明意大利民法仍然是承认居住权的。我国2002年12月由全国人大制定公布的《中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在用益物权部分也规定了居住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5.html -
了解详情
承包经营权与农用地租赁权分离开来,二者分别立法,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的需求。应当在合同法的租赁合同之外制定单行的农用地租赁合同法。 3用益权。 用益权,渊源于罗马法 对他人所有的物如同自己所有享受其使用、收益的权利(法国民法典578条)。享有权利的人为用益权人,所有权人成为虚有权人。用益权人可占有、使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892.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缩小,仅限于寄托合同是因为在法国大革命后诞生的《法国民法典》以合同自由原则作为其指导思想,认为:合同是当事人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国家不应对合同成立 在借用合同与借款合同之中都规定了预告解约通知制度。该制度规定因某些事由的发生,出借人可以在法定期间内发出预告解约通知。在借用合同中这些事由包括出借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510.html -
了解详情
,不发生清偿效力。 (三)债务人履行债务时须善意无过失 此要件为立法通例和学者的一贯主张。《法国民法典》和《日本民法》都规定善意清偿或清偿人系善意者为限,限定善意 系债权之准占有人者,以债务人不知情者为限,有清偿之效力。至30年代正式制定民法,于第310条第2项规定:受领人系债权之准占有人者,以债务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7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现在要制定的民法典是否仍然需要民事单行法?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可以见到大而全的刑法典,却难见到大而全的民法典。拿破仑在制订法国民法典时,曾经有 活动原则、商事权利(包括商业名称、商业信用、商业秘密等)、商事主体以及商事企业的基本形式、关连企业、连锁企业等、商业帐薄、商事行为、商业代理(包括内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09.html -
了解详情
个人权利,所有人得不受干涉地随意处置自己的财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例如,在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法典即《法国民法典》上就将所有权定义为对物完全按个人 制定民法典,应详细规定担保物权,将《担保法》的相关内容纳入民法典的物权编;如果制定单行的物权法,则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可作简单规定,避免其与《担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00.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1994年版,349页)。 一般认为,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Hand muss Hand washren)。根据这一原则,权利人将自己 在法律上建立善意取得制度。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规定,对于动产,占有具有与权利证书相等的效力。同时也在判例法中确立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43.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原则。但是,当我们关注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功能时,在我们这样一个既缺乏市民社会基础又缺乏成熟宪政制度的国家,仅制定一部民法典是否果真如学者所言必能 上的国家政治权利和个人政治权利是个人民事权利的手段,美国和法国也是以人权宣言的形式,确定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基本上也都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17.html -
了解详情
推定力。[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制定之初,学者们曾建议借鉴德国法系的立法经验,全面确立权利推定规范[3]。该建议虽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 [10]《意大利民法典》第2727条作了与《法国民法典》几乎完全相同的规定。 [11]立法者通过对诉讼实践中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