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姓名与其他人身性要素不同,具有某种可“处分性”。在《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制定时期,姓名还带有某种家族的象征。 三、对法人“人格权”的置疑 法人 开来,表明是主体而不是客体;另一方面则在于将一主体与其他主体区分开来,表明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独一无二的主体。这也显示出在现代社会中,所谓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87.html -
了解详情
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再深入地分析下去,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其实由前提、手段、目的三要素构成,前提即社会的生产分工,手段即市场交换,目的即满足人们之间的消费 现代法制系统的转变进而实现法制现代化,则是这一转型的法律标志。与传统的经济文明不同,市场经济在 本质关系上对人治具有排斥性,而与法治密切联系。这表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23.html -
了解详情
预期的法律后果。而事实行为的基本规则着眼于对法律关系成立有意义的事实要素的描述,通常包括:主观心理状态、行为的客观内容、行为所引起的客观后果、行为与 多由内部工作规则调整,因而不能称为行政事实行为。三、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行政事实行为在技术、社会、生态与经济领域迅速的发展,因此其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学者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49.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主体有能力通过单方行为改变特定主体的权利义务。之所以赋予特定主体这种灵活改变法律关系之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法者无法通过一次立法就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 情况请参见谢闻南:《165栋私人别墅遭遇“公共利益”之劫》,《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21日。 [25] 最近已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6.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了诸如原刑法中挪用公款罪到底属于破坏经济秩序罪还是属于侵犯财产罪之类的疑惑不定的现象。(注:单长宗:《试论挪用公款罪的司法适用问题》,载《 进行。在犯罪活动中,一定的犯罪主体的行为只有与客观世界发生接触才能产生社会关系(刑事法律关系),但这一社会关系是犯罪行为实施后的结果,而不是犯罪行为本身的指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90.html -
了解详情
的以及哲学的考虑,与具体的法律事实之解释学,全无关系。”[9]时值19世纪中叶,之前国法学混入政治和经济的政策的诸要素,拉氏的目的在于净化国 、哲学等因素,树立有生气的法律学。斯门德在1928年出版的《宪法论》一书中暗示,可暂时将其命名为综合方法(即整合Intergrationslehre)[3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工作者来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从内容上不仅要符合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成为人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反映,还要成为人们行为和活动的全能 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因为法律必然要以体系化的状态存在,即构成法律体系的各种法律要素之间应当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所以法律体系的系统化特征必然要求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html -
了解详情
点持否定态度,Schauer的法形式主义则加以全盘否定。 由於对以上三项争点的回答,关系到法律原则的存在及其定位问题,所以在本文接下来的讨论中,将 of pursuit)东西。由此看来,多数的政策决定,也都是以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价值为目标,因此,某些Dworkin口中的政策,有可能是可被证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html -
了解详情
克思想中的地位大幅度上升,休谟有关正义规则的观点,以及他对于私利与公益、法律与经济的关系看法,对于社会秩序自生状态的识见等,都对哈耶克理论的成熟与最终完成 休谟关于功用观念的麻烦,并代之以他自己的恰当的合宜性观念作为道德判断的基本要素,那么他对于理性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和对于人的行为的理解就都有了更清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html -
了解详情
于环境犯罪可能会对社会管理或者经济利益造成的影响,而忽视了环境被破坏可能导致的环境本身的生态利益的损失以及对环境法律关系的影响。 笔者认为,立法应当遵循 》第2条规定的名胜古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等环境要素,故该种罪名实质是侵害了环境本身的完整并非仅仅对文物的破坏;再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7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