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仍应认定为自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翻供与辩护、上诉的界限。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针对控诉提出材料,发表意见,进行反驳 成员在认定这一行为的性质时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有的认为应定故意伤害罪,有的认为应定故意杀人罪,由此造成了适用自首与否的分歧。这种将罪行的类型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157.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这些是寻求赦免或减刑等特定权利以外的权利。因此,最严重的罪行一词应在废除死刑这一终极目标下限定解释,并且适用死刑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程序。[ 犯罪才能适用死刑就是出于此种考虑。虽然我国刑法中唯一将死刑规定为首选刑罚的只有故意杀人罪,但财产性犯罪大量配置死刑的现状仍然存在。[13] (2)主观心态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2.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的价值选择是什么?是坚持实体公正还是坚持程序公正?换句话说,何者优先?我们注意到有些学者发表了一些观点,说要坚持二者并重,既反对只注重实体不重程序,也 ?有些地方家长也管,有个案子家长把儿子杀掉了,大义灭亲,但后果是家长犯了故意杀人罪。但政府要管的话,凭什么管?还有罚款,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80.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应及时行使行政职权,超过合理期限行使职权将构成违法;(6)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应注意平衡公益和私益,保证行政决定的公平合理。[18]不难看出,这些行政诚信行为的 ,误把人当做野兽杀死,这构成诚信杀人,行为人无杀人的故意,不应使他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仅应使其承担过失杀人的责任。概言之,行为人确信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44.html -
了解详情
不具可采性。因此,在对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证明中,对于一个34岁的面临故意杀人罪指控的被告人来说,其在14岁的时候偷商店东西的行为就与此指控没有关联性 在严格证明中保障证据可靠性的最佳证据规则,在自由证明中则没有必要采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证明狭义量刑事实时,[22]虽然不要求采用最佳证据,但因狭义量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5.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杨某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请求依法判处。(二)被告人辩解及辩护人辩护意见被告人杨某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无异议。三、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一) 排除在外。如果行为人采取的手段触犯了其他犯罪的如构成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我们主张将这些犯罪和本罪实行并罚,理由一是在于毒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545.html -
了解详情
是多余。下面笔者结合在审判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司法实践中通常存在的三个值得注意的观念问题。 其一,将罪刑法定理想化的观念即将罪刑法定原则理解得过于优越。 变的绝对值,罪的范围和刑的幅度总是有一个模糊界域的,即使是最简单的故意杀人罪,何为杀人行为就有争论(如安乐死问题)。任何案件都无法照搬照抄,特别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4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根本不是因果关系或者故意的问题,而是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问题,亦即在暴风雨要来临时把别人打发到森林里去的行为根本就不符合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既如此, 的因素(例如行为能力)去考虑应否负责的问题,所以以客观归责一词与主观归责相对。{53}遗憾的是,客观归责论将违反注意义务作为判断风险不法的前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799.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其中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犯罪构成的非犯罪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正当防卫等行为之所以排除犯罪性,主要原因是犯罪构成自身发生了变化, 并论述了杀人罪与正当防卫杀人 指行为人对其危害社会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般认为是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类概念。 此定义没有限定罪过产生的时间,由于行为人对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7.html -
了解详情
、激情犯罪、受害者同意等情况不构成谋杀罪(当然可能构成更低度的无死刑的杀人罪)。第301条规定:一个人实施他企图或明知会引起他人死亡的行为, 一现象?(不定项) A 我国死刑条文过多,应减少90% B 我国存在特殊国情,应大量设置死刑 C 我国只能保留针对故意杀人的死刑 D 印度刑法中不可能只有这么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