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裁判范围,故其在民事诉讼中显得极其重要乃至不可或缺。根据处分权原则的一般要求,诉讼请求的提出、变更、增减以及放弃等,均属当事人自主处分之事项,受诉 诉讼请求,否则即为多此一举。 [26]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进行释明。 其四,对释明权的行使程序、原则、方式等亦缺乏相应的规定。例如,当法官发现法律行为的效力与当事人的理解或主张出现明显或重大不符时,法官应当 回笼之预期,此乃双方当事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之真实目的;第三,出卖人解除合同、处分买受人所购房屋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不仅如此,买受人还在支付购房款后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69.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最终得源于裁判法院所具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理解,这样来看,就在合理联系的法律公平适用中当事人私人利益的估量而言,唯一相关的正当性概念是体现在立法 通过取得责任保险。 但是,就“服从”和“同意”而言,合理联系原则的概念化通常是机械的,并且有时是空想的。比如,侵权行为者在从事侵权行为之前通常不会有意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3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原则,其基本效力在于物权变动的公示要件主义和权利的正确性推定。对于物权公示原则,我们的理解和把握决不应仅仅停留在制度或 宪忠,论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7-78。[10]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9。[11]霍海红,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宜。本案原、被告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小孩这一民事行为,并不是双方的分割行为,而是对共同财产的处分,二者包含的法律关系不同:分割侧重于所有权中的占有关系 关系。如果因为产品质量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虽存在侵权与违约竞合。但由于法定的归责原则不同,实际上已将此类诉因划归一般侵权之诉,导致原告诉因不能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38.html -
了解详情
是被高度重视,充分使用,甚至发挥至极至。如何正确理解调解原则,依法有效地适用调解,充分发挥调解在审判实践中的特有功能,达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 的自由处分, 是民法原理中意思自治原则,也称处分原则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反应。民事调解主要基于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达成的合意, 最明显地体现出调解不同于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634.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行为的人承担责任。对职务行为、雇用行为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从保护受害人利益计,应从外部特征来认识,只要受害人有足够理由相信加害人是代表单位、雇主 “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因此,原则上应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依照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如不缴纳,则视为举证不能。但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13.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当前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事诉讼中的自由理念的体现主要是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赋予当事人的意思表达自由,使民事诉讼 期。 [5] 李祖军:《论程序公正》,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3期。 [6] 以笔者的理解,所谓诉讼伤害是指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故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
所结成的婚姻关系经宣告确认后,自始无效。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当事人提出申请,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前提和基础。但如果采取当然无效主义,人民法院受理的意义 三人的,《解释》对《婚姻法》第19条的理解也是按照有利于第三人的原则,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了主张权利的夫或妻一方。其必须能够证明该特定第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9.html -
了解详情
、公害等)均涉及公共利益。鉴于该类案件的民事处分涉及到公益,所以在民事诉讼中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不仅应限制适用当事人主义原则,而且国家往往需要对这类案件置缘其间 在此问题上发生争执。现行民诉法由于对此规定得不够明确,常常导致当事人和法院因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的摩擦和冲突,同时也使得法院在再审问题上有太大的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