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也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当出现发回重审程序上的理由时,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则一律进入发回重审程序,而行政诉讼则同样出现了可以发回重审,也 司法保障提供了制度基础,是当事人享有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上的权益。在两审终审制度下,发回重审制度充分体现了对审级制度的贯彻,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审级利益。问题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47.html -
了解详情
相结合,兼以诉讼标的额为主、案件性质为辅的制度,同时考虑高级别法院的指导和监督功能、各级法院抵御地方保护主义的能力大小和案件的疑难、复杂程度,以两审终审制度为基础、一审案件主要由基层和中级法院管辖的原则,对一审案件的管辖重新分工: 第一,为了使大量的民事纠纷在基层法院解决,应扩大基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7.html -
了解详情
在多元化的程序间进行选择的权利,其价值在于彰显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民事诉讼主要涉及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在实体法领域与程序法领域当事人都存在较大范围 应当不仅有利于案件的纠错,而且有利于法律的统一适用。我国在目前的两审终审制度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并没有起到统一法律适用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3.html -
了解详情
做出明确规定,以体现法律的协调性和适用法律的统一性。 四进一步完善具体程序与制度 (一) 请求确认婚姻无效的主体之补缺 对如何界定提起婚姻无效的主体范围,现行 通常程序审理,所做出的判决就不是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因为通常民事诉讼程序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有权依法提起上诉。现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794.html -
了解详情
的使用率大大高于二审程序,[22]远远超越了再审程序作为两审终审制度“补充”程序或补救措施的地位。然而,依据诉讼标的和既判力理论,业经生效裁判确定的实体法律 救济来实现时有权要求法院保护其实体权利;维护法律秩序说认为,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私法秩序;纠纷解决说认为,当事人依诉权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但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后,突破了两审终审制的限制,增加了小额诉讼程序一审终审制度,本文对该程序的适用 程序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简单民事案件。金额的具体数额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在立法中确定一个最高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635.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 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739.html -
了解详情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具体原则(诉讼对等原则)、具体的制度(公开审判、合议、两审终审)都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 立法上的繁冗无序 的权利,而是侧重于限制当事人的权利。 (三)社会背景的转换,使得法院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不合时宜。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3.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就是现有的简易程序设计依然无法满足人们相互之间小额纠纷诉讼的需求,最突出的一点是简易程序依然适用两审终审原则。不仅如此,简易程序的审理方式也仍然显得过于 :《重构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J],《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 [38]同前注[32],第241页。 [39]严格的一审终审是在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635.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亦为行政程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使得一项法律制度不是法律制度,导致两审终审而不终审,二审终审制失去意义。也由于这种强烈的行政化规定,破坏裁判 有限的认识能力试图去发现绝对的客观事实是不可能实现的。 2.从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来看,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要查证的事实都是过去发生的情况,无论是法官还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