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人、扶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 第三十八条 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一节 分押分管 第三十 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第四十九条 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 ...
//www.110.com/fagui/law_6219.html -
了解详情
教育改造的薄弱环节,选准加强和改进的切入点,摸清当前罪犯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以及改造需求,从而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造罪犯教育改造 ,但是,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可以发现教育改造工作对服刑人员所造成的影响的。监狱民警要引导服刑人员确立不同阶段的教育改造目标,分阶段、按步骤去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620.html -
了解详情
一)1886年刑法典 1886年刑法典乃是丹麦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现代刑法典。其主要历史性进步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刑法典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条第2款至第4款为:第二款,为了防止在开放监狱服刑之人凌虐在狱犯人、行刑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若认为有必要,可以将在开放监狱服刑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54.html -
了解详情
、检举权。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 冲突,尽管包括我国宪法在内的所有法律均未限制思想自由,但监狱法规定服刑罪犯应当接受监狱的教育改造,罪犯享有思想自由与必须接受教育改造之间着实存在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28.html -
了解详情
对抗的双方当事人存在,与审判权相比较,裁定减刑假释更具有主动性和单方审查批准的特点,所以说,法院裁定减刑假释与法院审理案件行使审判权虽然均遵循司法规律,但其 的证据;然后由申请减刑假释的罪犯自己进行陈述和补充;再由一同改造的服刑人员就改造情况出庭作证;最后检察机关对监管机关的建议发表意见。合议庭在听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85.html -
了解详情
日常管理工作是由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 但从目前社区矫正试点情况来看,这样的 ,将社区矫正工作者又分为缓刑官和假释官,目的是针对缓刑和假释对象的不同特点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在有的州和城市,基层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又对工作者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25.html -
了解详情
的服刑期限、改造表现、犯罪情况等作为衡量标准,而将罪犯的危险性格、认知特点、意志特征以及罪前表现等这些衡量人身危险性的因素排除在外,因而失之偏颇。例如 和减少重新犯罪的角度着眼,尽量通过假释而不是减刑的途径,让大部分服刑人员提前离开监狱走向社会。但是,鉴于目前情况,我们只能靠提高再犯预测的水平来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42.html -
了解详情
比1995年多出25353人,增长了3.62%。[11]瑞典1993年至1994年监狱服刑罪犯为14321人,假释罪犯为4726人,假释率为33%。[12]日本 ,行刑机关对此束手无策。(3)假释制度具有过渡性。行刑实践业已证明,刑满释放人员及假释罪犯出狱之初是其最危险的时期。假释制度从长远的意义上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6.html -
了解详情
,鼓励囚犯思考和上进,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 3.效益观念 香港社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由非政府机构履行许多社会服务职能,通过政府部门与非政府机构的相互合作,实现 的罪犯。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社区矫正的初级阶段,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率就能一直控制在0.2%左右。这是一种社会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52.html -
了解详情
下也可进行异区管理,建立起人性化的管理,确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科学评估、分类管理的模式;4、建立司法裁决、监狱改造、社区警务、社区矫正、学校教育、家庭帮助、政府管理互动互补机制,建立适合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特点的专门教育和矫正制度,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激励机制。 结 语: 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