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规定的刑罚裁量考虑因素并不包括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而刑法典第五条所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仅仅表述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国死刑必将走向废止》,载《法学》2003年第4期。 ⑹参见赵廷光:《论死刑的正确适用》,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3期。 ⑺参见陈泽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1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质相适应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解决刑事责任、刑罚与犯罪的罪量相适应问题,从而全面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笔者认为,在对犯罪竞合作出了恰当的罪名判定的基础上, 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1页。 ⑸参见林亚刚:《论想象竞合犯的若干问题》,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⑹参见郭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154.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犯的确立 刑法的公正性要求适用刑法上的公平性、正当性、平等性。传统的过失论以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来衡量行为人是否应负相应的刑事责任。这种观念是不公正 违规的,更应承担刑事责任。 (四) 过失危险犯是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原则的。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行为人对其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相应的刑罚。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0.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责任,以避免由于适用缓刑而没有给犯罪人以任何实质性制裁,缓和缓刑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冲突,减弱缓刑的不公正性。关于缓刑适用增加义务和负担的具体内容,可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对适用缓刑按照刑罚执行完毕来处理,即只要符合条件,以累犯论。 四、 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不宜作为宣告缓刑法定条件 缓刑是指对于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6.html -
了解详情
之余地,这不仅不合情理,也与刑法鼓励犯罪分子自动放弃本可以继续实施的犯罪的精神相违背。其二是共同犯罪问题。司法实践中,有的行为人在其他犯罪分子实施了绑架行为后 ,对于帮助犯只能以从犯论而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绑架案件中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要求的行为人做这样的处理虽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却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38.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后表现表明其人身危险性减小, 且向良性方向发展。可见, 立功制度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犯罪情节基本相同的单位, 根据其有无立功的情节 , 如刑法第190条的规定。上述第一种方式由于刑法对犯罪单位只规定单一刑种, 且无具体幅度, 因而对犯罪单位只可能适用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不可能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0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行为相适应,又注重刑罚与个人情况(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相适应。我国刑法中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在犯罪与刑罚之间增加了刑事责任的因素,作为连接犯罪与 进一步完善之处。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法定刑之完善刑罚必须与犯罪相适应,这是法的原则。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曾在《论刑罚与犯罪》一文中指出:犯罪对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42.html -
了解详情
和人身危险性两个方面考量具体行为与行为人,征诸刑罚的特殊预防目的,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指导获得的必然结论。1997年刑法典修订过程中,针对酌定减轻处罚权存在争议。 与刑事类推存在共同的命运-由立法的确立和严格限制到立法的废除。二、法理析论:罪刑法定与自由裁量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89.html -
了解详情
22条第二款之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有相悖之处,尚有不妥,我认为改为“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 存在犯罪故意,如果没有发生结果的客观危险性,也不能作为未遂犯罪予以处罚。折衷未遂论主张:未遂犯罪的处罚根据首先是实现犯罪的现实危险性,其次必须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78.html -
了解详情
的处罚标准去追究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往往会导致违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后果。鉴此,笔者建议,在我国现行刑法对上述相关问题的规定作出 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四、余论 客观地讲,彻底解决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问题的根本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6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