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片面夸大了刑罚的实际效果,认为对犯罪人科以刑罚已经完全可以抚慰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不需要再通过其他途径来保护;另一原因是1979年《刑法》、《 以及精神利益损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恢复其身心健康的方法。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列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已有很大提高, ...
//bbs.110.com/thread-14039-1-1.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赔偿经济损失。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请求赔偿的对象只限于刑事被告人(肖建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法学研究》 民事诉讼。 第二、当被害人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等 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时,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如何确定?《解释》第84条规定,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42.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当事人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而刑法第36条、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限于物质损失、经济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行使举证、质证等法定权利,此情况下有失公允。对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受害方提起诉讼的案件,一种观点认为,夫妻之间无论哪一方的收入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7.html -
了解详情
不需要有太多的法律常识,很少会因为程序上受挫而丧失请求权。某种程度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体现了平民化的精神。而且在这些案件中,既不需缴纳诉讼费用 范围,确定对下述情况均可另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一审法院没有对民事赔偿请求进行审理,或者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没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在第二审程序中提出赔偿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11.html -
了解详情
了被害人的独特要求,…….。”①同时我们看到这一理念下设计的制度有如下致命缺陷:在刑事追究迟迟不能发动,公权无法行使时,私权也无法请求救济,给被害人带来 被告人赔偿了被害人损失的被少判刑及上述司法解释不予精神赔偿便是最好的写照。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设计理念与制度的再构建 理念应先于制度的设计,理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06.html -
了解详情
将被害人人格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法律意识格格不入。而且,精神上的损害难以用金钱具体衡量。因而,这些国家一般主张以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 的问题,下文笔者将具体论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精神损害赔偿应该涵盖全部刑事案件,而不仅仅止于附带民事诉讼,只要被害方存在因被告犯罪行为引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40.html -
了解详情
中被告人赔偿了被害人损失的被少判刑及上述司法解释不予精神赔偿便是最好的写照。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设计理念与制度的再构建理念应先于制度的设计,理念的改变带来 法学》第388页郑禄姜小川主编群众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④转引《诉讼法学专论》第424页胡锡庆主编叶青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51.html -
了解详情
,同期结案是511件。其他可能造成当事人物质损失的犯罪也还很多。是当事人放弃请求赔偿的权利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二是酌情判决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实体 损害赔偿范围之一。参见谭永多、易新华《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载于《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第35页。 ⑦一种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3.html -
了解详情
,同期结案是511件。其他可能造成当事人物质损失的犯罪也还很多。是当事人放弃请求赔偿的权利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二是“酌情判决”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实体 损害赔偿范围之一。参见谭永多、易新华《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载于《人民司法》1999年第11期第35页。⑦一种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的框架内,要解决死亡赔偿金是否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问题,必须首先解决死亡赔偿金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还是物质损害赔偿问题。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 抚慰金,但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6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