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时间不可能产生在持有他人财物之前;而诈骗罪、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产生在持有、控制他人财物之前”。[5]其次是区分罪与非罪方面。一般而言,行为人在签订和 贾剑敏:《金东盗窃案:骗得财物保管权后秘密窃取代为保管的财物的行为如何处理》,《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版第10期。 [5] 陈增宝:《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825.html -
了解详情
与意志因素的两个特征。 (三)有利于准确定罪。 首先,在区分合同诈骗罪(诈骗罪)与侵占罪时,研究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显得意义重大。有的学者通过对侵占罪的非法 占有枪支的犯罪故意来认定该人有盗窃枪支罪,而只能构成根据客观事实,以盗窃罪论处;同时根据其事后产生故意的内容,对其私藏枪支的行为应以私藏枪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3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分则之所以仅就集资诈骗罪与贷款诈骗罪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因为前者容易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相混淆,后者容易与贷款纠纷相混淆,而各自的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 关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 如何理解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下主要以盗窃罪为例进行说明。 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31.html -
了解详情
两罪之间的本质界限。 【关键词】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两个当场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如何区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一个较为疑难复杂的问题。以往,我国刑法理论 和敲诈勒索罪。[16] 在此,大谷实教授从取财的方式上将盗窃罪、抢劫罪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加以区分:前者是违反对方意思的占有,后者是基于对方意思的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31.html -
了解详情
】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两个当场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如何区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一个较为疑难复杂的问题。以往,我国刑法理论 和敲诈勒索罪。[16] 在此,大谷实教授从取财的方式上将盗窃罪、抢劫罪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加以区分:前者是违反对方意思的占有,后者是基于对方意思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2.html -
了解详情
犯或者直接目的犯或者将结果作为目的的犯罪,前者一般是德国学者的叫法,后两者则是日本学者的概括。盗窃罪被认为是这种目的犯的典型例子,只要盗窃行为完成 庭:《主观超过因素新论》, 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⑧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1页。 ⑨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7.html -
了解详情
犯或者直接目的犯或者将结果作为目的的犯罪,前者一般是德国学者的叫法,后两者则是日本学者的概括。盗窃罪被认为是这种目的犯的典型例子,只要盗窃行为完成 庭:《主观超过因素新论》, 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⑧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21页。 ⑨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9.html -
了解详情
以盗窃罪对张某判处刑罚。「疑难问题」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即对张某到底是定盗窃罪,还是定侵占罪,抑或定诈骗罪?「分歧意见」对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对财物支配为基本特征,占有的有无,也就是对财物是否处于支配状态,对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占财产犯罪绝大多数的取得罪按其性质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12.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 表见代理 善意取得 盗窃罪 规范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1期发表了吴家明的文章《合同诈骗罪与表见代理之共存及其释论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571.html -
了解详情
法益可恢复性犯罪,如信用卡诈骗罪、逃税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等财经类犯罪即为此类。 第二,以法益是否具有人身附属性为标准进行区分。法益在类别上可以 盗窃的1万元完整的退还被害人,对于这种侵犯法益但是又恢复法益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我们传统的刑法评价一般是始终纠缠行为人的先前行为而对事后恢复法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