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修宪却决定不以1978年宪法而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2];两院制问题提出后[3],经过自由讨论,决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把 诉诸的唯一渊源。关于立宪主义对罗马法渊源的利用,参见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75-18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34.html -
了解详情
和精神上的因素使得欧洲社会形成多元的社会结构,制衡的理念。使人们之间产生平等的观念,造成社会团体的发达。这的确是近代法治产生的必备因素。 三、中国的历史与 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但后来中国人家族生活偏胜,西方人集团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之一。近代主权概念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而出现的。最早提出近代主权概念的是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J.布丹。他把主权定义为驾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 ,使人民主权主要表现为人民选择代表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政府的权利。并使它与法治和分权原则结合起来。这些思想体现在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中,也得到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14.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行政权必须合法享有和依法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规制。总之,“全部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基准,这是近代法治国家的前提。”[3](P21) (二)树立“ 和运作的基本法。·36·①此“七字方针”为西南政法大学王连昌教授所提出并为王学辉副教授在有关文章中作过阐述,这里作了些充实和补充,特此说明并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3.html -
了解详情
注重形式平等而且关注实质平等。早期资产阶级福利经济思想的倡导者,政治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体系中首次提出劳动者的重要地位,给予劳动者高度同情,认为劳动 以及《同工同酬》公约规定不符,,而且与人人生而平等的人权观念和现代法治理念格格不入。具体考察我国现有的劳动立法,会发现我国劳动立法体系尚不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40.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法渊源的利用,参见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75—189页。中国的自然法、天法、仁法观念,参见夏勇《论和 制度安排的操作问题,以满足法治模式选择的特定要求。宪法是法,并不意味着宪法的所有部分发生效力的方式都是相同的。英国宪法学之父戴雪曾提出一个对英国宪政来说堪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94.html -
了解详情
解定为区分敌友,并一马平川地将其推行于国内政治。在他看来,近代法治国的两个法治原则——分配原则和组织原则,忽视了法治的政治要素,自由主义试图通过国家的分权制衡 也为之慨叹。 三、中国语境下施米特问题的吊诡 前面我们论述了施米特思想的德国特性,自由主义政治法学的软肋以及施米特对于自由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19.html -
了解详情
总论的关注,目的并不在于毫无遗漏地针对行政法各个领域详加规范,仅在于提出一个法治国家的基本架构:[28]亦即法律保留、依法行政、独立审判、国家赔偿与补偿,以及 尔(A. Merkl)、凯尔森(H. Kelsen)等人继承了这一思想,视“法律仅为实定的所立与之规范”,将行政法学研究范围,局限于实定法,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实定法明显抵触。 由于目前通说性理解存在诸多偏差,所以很多学者对其提出了质疑和批判,有的学者甚至主张干脆放弃公定力概念。如沈岿在罗列了公定力 已为我国的通说性理解所详细引用,这里只揭示其对公权力的有关阐述:近代法治国家成立后,国家及其他行政主体作为公权力主体发动其权力时,必须根据人民代表所制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58.html -
了解详情
。 二、儒家与法家刑法思想的形成。 ㈠儒家的刑法思想。 ⒈德主刑辅,以刑辅德。 西周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后为了在思想上利用神权继续统治人民提出了“以德配天”的 成为社会的公开调节器以来,将法律布之于百姓已成为法家普遍主张的一项法治原则。战国时期在法家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各主要政权都公布了成文法,这就为事断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