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对其从轻处罚。在刑事和解的模式下,加害人对行为是否将受到惩罚以及如何惩罚不再具有明确的可参考的成文法依据,罪刑的预测可能性明显削弱。然而, 。 (29)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第5款即明确规定:对孕妇不得执行死刑。 (30)陈晓明:《恢复性司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4.html -
了解详情
活力和生动。这也许是近年来罪责自负原则退出刑法学研究视野的重要原因。 另一条路有风险,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都值得进入,则是把罪责自负原则从理念层面 因此研究和关注刑法适用和刑事政策上如何注意保护包括罪犯的无辜亲人的权益,对于刑事和解的完善也有重要意义。 至少借此可以给目前刑事和解实践设定一条监管的底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42.html -
了解详情
活力和生动。这也许是近年来罪责自负原则退出刑法学研究视野的重要原因。 另一条路有风险,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看都值得进入,则是把罪责自负原则从理念层面 因此研究和关注刑法适用和刑事政策上如何注意保护包括罪犯的无辜亲人的权益,对于刑事和解的完善也有重要意义。 至少借此可以给目前刑事和解实践设定一条监管的底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汪建成、李扬:再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李扬:三论诉权理论在刑事 ,使得在这一问题上被害人对诉权的处分可能与国家追诉机关产生冲突。(注释5:俄罗斯刑事诉讼法中,对故意伤害罪、诽谤罪和侮辱罪等犯罪允许被害人撤诉,而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2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化”[17];三是提高解纷效率,节约成本,促使权利和预期结果早日实现。下面,对如何建立健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程序,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1、侦查阶段“和解”的禁止 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危害较小、情节较轻的案件;二是初犯、偶犯、过失犯;三是未成年人犯罪。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04.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于根植的制度土壤与运行环境有别,对我国的不证实自己有罪的理论解读,不光要从文义角度诠释,同时也要从立法目的、社会结构、法律原理、操作规程等方面 刑法深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9页。 [47]宋英辉、何挺:《公诉认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现状与构想》,载陈泽宪主编:《刑事法前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0800.html -
了解详情
大力推进的附条件不起诉是起诉便宜主义思想在刑事诉讼具体案件中的体现,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和实践,可以对完善我国公诉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8. {16}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5):153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7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制度的成就往往不仅是偶然事件的促动,更是受当前法学理论的引导,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制度建构与司法实践即是明证。目前中国刑法学界虽然关注到劳动权的刑法 冲突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从中国现有刑法体系来看,这些情况无疑分别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而且我们经常还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再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19.html -
了解详情
越狱、组织越狱、抢夺武装人员的枪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犯罪。唯有如此,才能使死缓制度更好地发挥其限制死刑的实际执行、教育改造犯罪和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 者在刑事立法上采取非犯罪化;在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避开正常刑事司法处罚程序,如转向处分、刑事和解;在行刑方面,对某种程度有改善可能性犯罪者采取社会内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8.html -
了解详情
越狱、组织越狱、抢夺武装人员的枪支、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犯罪。唯有如此,才能使死缓制度更好地发挥其限制死刑的实际执行、教育改造犯罪和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 者在刑事立法上采取非犯罪化;在刑事司法上,尽可能避开正常刑事司法处罚程序,如转向处分、刑事和解;在行刑方面,对某种程度有改善可能性犯罪者采取社会内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