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即重新调整了当 事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原来以“亚当事人主义”基本模式为特征的民事诉讼体制 改造成为以绝对职权主义基本模式为特征的 检察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这种理论认识显然是以国家干预和传统的绝 对理念为指导的,体现了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要求。但无疑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
三大诉讼中,尤以民事诉讼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最大。不同的法官甚至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事实和证据情况下,作出完全相反的判决;而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也有很 制度予以立法完善。如前所举的案例,某区法院违反程序作出先予执行裁定,给申诉人造成巨大损失,就是由于缺乏具体监督机制。在民事诉讼中,除了先予执行,诉讼保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性改造。即重新调整了当事人和裁判者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原来以“亚当事人主义”基本模式为特征的民事诉讼体制改造成为以绝对职权主义基本模式为特征 或检察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这种理论认识显然是以国家干预和传统的绝对理念为指导的,体现了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要求。但无疑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html -
了解详情
经过激烈的争论并确立它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随着诉讼纠纷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以及诉讼观念、程序理念的变化,随着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 诉讼公正的这种基本要求。在我国历史上的审判制度,就十分注重对司法进行监督,设立御史制度,监督百官。也设立监督审判官史,并实行三司会审制度。正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3.html -
了解详情
。[18]检察机关提起抗诉,参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必然有利于一方当事人,这将打破当事人之间诉讼地位完全平等的格局,违背了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当事人平等抗辩原理 ,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 [3]李绍章:《追寻诉讼文明的轨迹民事诉讼中的民法理念散论》,《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6.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案例中却均未提及或明确,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一)公司享有异议权的法理基础 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中的异议程序设计通常应考量以下因素:基于具体诉讼制度目的 。在我国目前大股东一股独大较为普遍、公司治理中的其他有效监督机制远未建成的现实条件下,公司可以较为容易地规避法律所设置的各种限制。况且,监督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000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当事人自然可以放弃这项权利,选择独任庭的审判组织形式。其中的道理与当事人合意选择简易程序的道理是相通的。 (5)合意选择放弃上诉权利。当事人如果 抽象的概念之争而否定宪法规范在民事诉讼中的可适用性。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国际化 处在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不可能置身于国际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加以区分,并指出了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相互交错作用于民事诉讼中不同层面,共同推动民事诉讼程序发展的必要性及现实运作效果,也有不少学者加以响应。但是, 上诉。实际上剥夺了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本可享有的上诉权利;又如,某中级法院擅自改革审判监督制度,将当事人提起再审的权利限制为只能行使一次。 第二,冲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41.html -
了解详情
引玉之砖。 (一)强化裁判者在审判中的中立性 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裁判者在诉讼中的中立性是程序正义的生命线,是程序正义的底线,这条底线是首先和必须 不公开审理契约。《民事诉讼法》要求,除特别规定的情形外,审判应当公开。审判公开的目的是使审判处于阳光审判之下,有利于对法院的审判进行监督。但考虑到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70.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间其实并无必然联系。姑且不论如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裁定“不在判决中出现,也没有实质上确定力”的情况下,管辖权异议的终审裁定不允许再审,即便如法国民诉 已穷尽其救济途径。四、裁定的效力与审判监督程序在一审程序当中,一旦有当事人提出对管辖权的异议,就会立即造成诉讼程序暂时停顿的效果,法院对异议作出审查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