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极行为仅限于经非公告送达方式送达后于开庭之日不出庭或不提交答辩状的情形。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适当扩大消极行为的含义,即只要凭通常 分析[M].林剑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30. [2]毕玉谦.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J].中国法学,2000,99(6):111-118. [3]骆永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55.html -
了解详情
着诸多区别。由于这一点并非是本文的讨论范围,故在此不赘述。 参考文献: [①] 本文主要以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所适用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为讨论对象。 [②] Mary Kay Kane, Civil Procedure, 法律出版社2001,第125页。 [③] 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2.html -
了解详情
认。当事人一方既可以在起诉阶段或开庭审理前的准备阶段作出明示自认,另一方在答辩状中作出明示自认,也可以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形成明示或默示自认。自认 )作出了有益的尝试。1998年6月25日,昆明中院的23次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针对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在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0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探讨。? 一、完善举证制度的意义? 举证制度,也称举证责任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 中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应当遵循的规章制度。要明确举证制度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举证 的诉讼请求,固定当事人无争议 的事实及证据,确认是否对各自的诉状或答辩状将进行补正或修改。对尚须的证据再补充提 供 ,防止对方采取突然袭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13.html -
了解详情
(4)他案中的自认事项。他案中的自认,为诉讼外的自认,没有自认效力。即诉讼外即使他案中的自认,也没有自认效力。 ( 形式,就没有内容,没有载体,何来信息?证据种类(方法),就是形式,就是载体。 如上所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虽然问题很多,我们只谈以上一点个人看法,但从总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7.html -
了解详情
. {7}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3745. {8}祁兆荣、王宇华.论民事诉讼中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J].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4244. {9}赵德铸.民事诉讼中的附属问题分析[J].行政与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6.html -
了解详情
》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 交由法官的自由心证确定而不再受法定证据法则的约束。自1880年至今,民事诉讼所确定的真实究竟所指为何,在德国即有形式的真实主义(das Prinzi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9.html -
了解详情
受理过程中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因此仅构成间接证据。被告虽不出庭但在答辩状中没有承认,法院没有其他材料对予以佐证其真实性,缺乏其他有效证据没能组成 ,尽管,证明复制件与原本相符的证据作为一类证据首次在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出现,且该规定没有明确其证明复制件真实性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09.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 于有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因法官释明后当事人变更、追加了诉讼请求而导致败诉的情形没有明确责 任的承担原则,故使诸多法官特别 法官释明权研究》,载于//www.lawlib.com。 【4】 张莎:《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研究》,载于//www.scedu.com。 【5】 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开庭审理,为保证程序的完整,法庭必须代缺席方宣读起诉状或已提交的答辩状,成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4、缺席审理时,法庭为审查一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 曾提供的资料,依申请作出判决,对该判决当事人不得提出异议[5]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民事诉讼中的缺席判决制度,针对缺席的不同情形适用不同的审理模式:对送达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