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义建制。⑼因此,协调二者关系并使之相辅相成,是法治的最佳出路。 在惩罚犯罪过程中,著名法学家赫伯特帕克形象地将公正与效率比作是两种不同 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0页。 (31)肖中华:《犯罪构成极其关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160页。 (32)杨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别。立法者应当在价值取向上把中止犯的存在范围限定在严重犯罪之中和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中止犯的成立条件不能混同于犯罪 的处罚原则[ 3 ] (第1602165页) 。直观上就可以看出,这里论述的是同一问题,却使用犯罪中止形态和中止犯两个概念。如果仔细考查一下,还会发现,论者还经常用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0.html -
了解详情
, 才能认定为行为犯的既遂。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过程中, 也存在着行为的发展过程, 就走私毒品罪而言, 行为人的走私行为也是一个 制造、贩卖冰毒的案件共13 名被告人, 一审判处10 个被告人死刑[ 5 ]。当然, 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数量多, 有立法的原因, 也有司法上重症下猛药的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2.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是电子网络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使得金融诈骗的犯罪过程控制尤其关键,能否在犯罪对象被交付前查获犯罪,比能否在财物被骗到手后再追回具有更大的 ,使人误认为要件行为是使用行为;没有规定使用变造信用卡和骗领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犯罪方式;有价证券诈骗罪的诈骗方式规定得不全面;保险诈骗罪的主体范围规定得过于狭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6.html -
了解详情
而实施了触犯了刑法的行为 ;从动机的产生模式看,犯罪行为的实施多具有突发性,而且在犯罪过程中,不同犯罪动机之间很容易因外界情景的刺激出现交叉和转化 进行刑罚处罚具有很高的负面性 。在现代刑事政策观念中 ,刑罚之所以只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最后的和迫不得已社会防卫措施和手段 ,最根本的事实依据就在于 : 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42.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同样不能忽视,社会责任不能忽略。考察未成年人的犯罪过程,分析具体发生的案 例可以发现,许多未成年人犯罪,是在失去监控的情况下发生的。如父母长期在 、报复心所致,主观恶性较小,对危害的 认知 程度有限。如果与审理成年人犯罪的方式相同,过于简单,则不能使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提高 ,不利于其汲取教训,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5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证据可能走进我们审理的每一宗案件。计算机犯罪的证据是在计算机犯罪过程中形成的,它与其它犯罪证据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应该是犯罪分子在实施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时所留下的,这些证据具体体现在计算机犯罪案件中就是各种电磁记录和命令记录,这些电子数据本质上是能够证实犯罪分子危害计算机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66.html -
了解详情
说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对于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不是唯一的,应该从犯罪构成理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以及刑罚目的综合 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页。 [6] 叶高峰主编:《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255页。 [7] 徐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319.html -
了解详情
,是部分未成年人内部原有的不良心理因素与外界社会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成因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成年人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突出表现为过渡年龄阶段 岁是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具备临时犯罪人格的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或犯罪后往往有所悔悟,易于教育和矫正,具有较轻的人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14.html -
了解详情
意外的原因,教唆犯或帮助犯与实行犯同样构成犯罪未遂;实行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教唆犯是构成犯罪未遂还是构成犯罪中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 未遂状态承当教唆犯障碍未遂的责任。脱离帮助犯关系与脱离教唆犯关系类似。[4]鉴于共同犯罪理论的不足,有必要借鉴脱离教唆犯关系理论的优点并加以完善:1、在坚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