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为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深入开展,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完善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民事诉讼 《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田平安:《证人证言初论》,《诉讼法论丛》第2卷,第556页。 宋英辉:《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77.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关制度建设明显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其证据功能的发挥。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成因入手,并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 去伪成真,求得真实证言,使言词直接原则在庭审活动中得到贯彻,予以实现。 (三) 证人出庭作证是贯彻辩论原则的内在要求。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指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809.html -
了解详情
、众所周知的事实予以认知时,即使存在与之相冲突的意见(可能是当事人的自认、证人证言、专家的意见等),也必须维持认知而不采信这些意见,在这种情况 学灯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 [4] 《证据法学》江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5] 《论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王继军著,第三届全国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25.html -
了解详情
出庭作证,而体现于其中的证人证言实际作用低下及其审查提交的书面方式甚至可能影响到开庭审理的样式以至整个诉讼结构27。看来,民事诉讼法学界的有关研究还不能 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出庭作证,而体现于其中的证人证言实际作用低下及其审查提交的书面方式甚至可能影响到开庭审理的样式以至整个诉讼结构27.看来,民事诉讼法学界的有关研究还不能仅仅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55.html -
了解详情
出庭作证,而体现于其中的证人证言实际作用低下及其审查提交的书面方式甚至可能影响到开庭审理的样式以至整个诉讼结构27.看来,民事诉讼法学界的有关研究还不能仅仅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李浩,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8.html -
了解详情
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完全排除书面材料,在简易程序等特定程序中,亦可无须经口头陈词而作出判决。该原则核心在于,法官与当事人(而非仅仅通过律师)和证人直接 诉讼程序却并不仅仅是当事人(包括律师)私人的事情,民事诉讼中的平等和对等原则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在程序自由主义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对抗制也不意味着绝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96.html -
了解详情
被质证的主体。如人民法院开庭前收集的证人证言没有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调查、收集该证言的法官质询,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法官偏向当事人一方收集证据, ,《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陈少华、邹红:《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法学评论》1997年第2期。 [5]谭兵、黄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839.html -
了解详情
被质证的主体。如人民法院开庭前收集的证人证言没有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有权向调查、收集该证言的法官质询,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法官偏向当事人一方收集证据, ,《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3]陈少华、邹红:《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法学评论》1997年第2期。 [5]谭兵、黄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2.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的事项或与此相关的事项以及有关证人的证言信用力的事项;3 再主询问的场合,反询问中已出现的事项以及与此关联的事项(民事诉讼规则第34条)。审判长 诉讼中也规定了辨论原则,并将辩论原则作为一项民事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认识中,具有十分显赫和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宪法赋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