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实际上的地位,特别是在它提供公务职能时,它和国家的关系上,与其他公务法人并无太大区别。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笔者看来,这是司法对以行政诉讼方式介入足协事务的一种特殊的表态。 [18] 姜明安:“自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自治的保障”,《法制日报》,2002年2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政治机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维持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中坚力量。程燎原、江山二位学者在研究了法治与政治权威的关系后,指出了政治权威在推进法治进程中的 对权力的限制,以及公民平等,轮番为政的民主意图。这是人治与法治的两种不同的思路。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党内职务无连续任职限制,国家职务的连续任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78.html -
了解详情
运动式的维权模式要求一种能够跨越制度变革的宏观政治和个人关系的微观政治之隔阂的包容性政治实践。这一要求导致了关于主体性的一个难题。因为朝这一方向发展的政治 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他们将民主宪政的基本气质与精神扩散到转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每一个人的自尊性格和对法治的期待信念。我们看到一缕进步和希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6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用法律解决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向往的目标,甚至美国政治问题法律化的趋向[ii] 成为法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如此简单以至于用命题T就可以表示 通过始发生法律效力。 宪法无疑是一国走向法治的里程碑式的标志,自宪法诞生就具有绝对的法律效力,其中涉及的权力规定也具有了纲领性,因而被认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27.html -
了解详情
推进法治建设之时,便命定地要与法治的历史规定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主张法律移植的学者认为,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政府应当运用国家强制力尽快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 它不公正,就必须加以改造和废除。[20]所以,对于法治而言,法律公正的意义不言自明。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论,法律至上在于确保权利神圣,权利神圣必然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56.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地位。可在选举实践中,却存在一定差异。无论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人民代表大会本质而言,不应有区分。可以肯定,随着我国公民的 管干部原则二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党委组织部门是直接任命、间接安排还是依法推荐,问题现实且敏感,也是决定社会主义民主走向的关键。⑦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547.html -
了解详情
,使其不能为所欲为,相应地,宪法条款在表述方式上也多为:“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美国权利法案第一条):“民团……不得侵害人民备带武器的 宪法社会学意义上把握宪法理念与宪法范式的变迁过程,了解宪法形式与宪法内容、形式宪法与实质宪法之间的关系,探询形式宪法变迁之后的社会现实原因,加深对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5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倾向于赞同这一观点。莫纪宏先生认为,法规范之间的关系实质反映的是制定法规范的主体之间的关系(2001年9月在北京平谷“宪法司法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由主权者通过宪法委托给一个特定的国家机构。这也可以较好地解释由非民选的机构审查民选机构的立法所带来的民主与法治之间的悖论,由于非民选机构受到主权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73.html -
了解详情
着生活中对集中、纪律、管理从属关系的需要,重心在于规定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规定政府及官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随着民主制度的发展,现代国家大都强调限制国家 更大程度上依靠国家强制力。通过分析前苏联和俄罗斯法学关于公私法的划分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否定公私法的划分实际上是法学家的错误。理论上否认公私法的划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html -
了解详情
底线,但是信守不等于固守固执的坚守。有时候,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发,可以突破形式理性的底线,追求实质理性,这同样是法治的要求。[①] 应该看到,理论 的标尺。对于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问题的考查同样也应当以此为基础。 社会认知与社会危害性 谈社会危害性必须在民主与文明的社会中,否则社会危害性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