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2)。事实上,客观的证明责任及其分配存在于我们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和种类中,在这些场合,收集证据和为进行真实性审查提供资料,不是当事人承担的义务, 迫切需要兼顾理论与实务,衔接与贯通理论与实务的学科。如何避免学者与实务的疏远、隔离,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上的基本课题[5](P.265)。更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实务中最为实际的问题。举证属诉讼证明的范畴,是证据进入诉讼的开端。就民事诉讼而言,举证责任是当事人收集与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 后果,解决了法院如何裁判的问题。行为和结果是举证责任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举证责任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5期 【摘要】对于日益增多的性骚扰案件,研究如何在民事诉讼方面进行特别的规制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性骚扰案件的特点,从证据、审理和救济三大方面作出符合性骚扰案件特性 举证责任的配置还应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举证能力是根据距离证据的远近、接近证据的难易、收集证据能力的强弱来确定。因此,在性骚扰案件的审理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4.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在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时,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时,才由人民法院出面 调查收集证据。因此,当事人所举证据质量如何,是否符合 说理,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㈢搞好举证责任的分配 ⑴举证责任的负担。在民事诉讼中,凡主张某种实体权利,或要求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33.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运作申请调查取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当事人能否积极、合理地行使,法院如何对待当事人的申请,何种情况下会准予申请,何种情况下会拒绝申请,这些问题需要 调查,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第3 条规定的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范围。本案一、二审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7.html -
了解详情
败诉后,制革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回过头来到镇平中行的职工中去收集证据,才收集到能够证明此笔贷款实际上是借新贷还旧贷,而债务人在请求制革厂担保时 庭就《关于理解和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提出了一份会议讨论稿,该《讨论稿》对如何认定新证据提出了这样的意见:人民法院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3.html -
了解详情
和条件作出解释,使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审判实践的需要。同时对鉴定等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操作一性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规定。 1、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 的理由和结果。 3、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实践中,在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无法达到确凿程度下如何处理,经常使审判人员感到困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事项。)和第十六条(除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之规定,则可以说是完全的当事人主义的举证责任诉讼 引4,张卫平序,第19页。 10、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11、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96.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是正确适用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前提。案件审理中,对于如何判断当事人是否完成举证,举证责任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转移,是经常让法官头疼的 败诉的风险,却不等于必然的败诉。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既强调了法事人的举证责任,也规定人民法院有收集、调查证据的职能。虽然当事人所举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56.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范围 编译:周成泓 在民事诉讼中,“开示”一词包括诉讼当事人或潜在当事人收集、保存各种诉讼信息的方法。 在历史上,开示 这里存在一个难题,即诉前开示仅仅被用作查明(ascertain)事实而非进行证言保全的范围如何确定?此外,如果允许进行诉前开示,是否开示只限于查明这种事实,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