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设计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民众对民事诉讼程序广泛需求的国情需要。 2.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应当为《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实践进程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引 社会经济、文化等形势发生变化后而适时地进行改进。在社会实践层面,法律程序正义的立法规则是否被社会主体所信仰与遵守是考量一个国家法治进程与法治水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54.html -
了解详情
二)发回重审制度忽视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 当事人是程序的主体,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与运作应当尊重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第二审法院在对上诉案件的 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不回避;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判决;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4.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也包括虽属于法律争议,应该由法院管辖,但却不属于民事案件,不能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由于大陆法系国家也包括我国实行不同性质的案件适用 以书面审理为一般情形。 [20][日]兼子一、竹下守夫等:《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6年版,第1227页。Rosenbeg-Schwab,aa.0.,914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在他们任何一方的政治或经济权利受到侵害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意志来寻求司法救济。对于民事诉讼程序制度来说,如果其设置不能保证人们平等地参与 1541件》载于珠江网(www.news.zjw.cn)等等 [②]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09页。 [③] (美)杰弗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33.html -
了解详情
着如何理解诉权的问题。按照诉权论的观点,只有当事人具有诉权,才能够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3]没有这项权利,公民、法人和其他 出台后,释明权问题更加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 [5]参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制度课题研究系列研究报告。 [6] 仅仅将辩论权作为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发挥人们所期冀的作用。 (2)审判权失范 如果说审判改革给中国民事司法带来了第一个重大的变革是审判权(主要是调查权、勘验权等)过分 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3,(1). [16]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之陈述[J].台湾政治大学法学评论(63),2000. [17] [德]哈贝马斯.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 [3]刘荣军.民事诉讼行为瑕疵及其处理[J].中国法学,1999,(2):1-8. [4]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程序之优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178,179. [5]李浩.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A].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卷下[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仅存在于法院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二面关系说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当事人之间不存在诉讼法律关系,那么,旨在当事人之间发挥作用的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就难以彰显。再次,民事 。弘文堂,1985.260,256。 〔6〕沈冠伶。论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之不知陈述-诉讼促进义务〔J〕。政大法学评论,1997.5。 〔7〕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77.html -
了解详情
是复数的,且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对立关系或竞争关系。无论是民事诉讼程序,还是刑事诉讼程序,都有对立面的设置,当事人诉讼权利救济程序也应当有对立面的设置。从 案件发生后,依照法律规定能够收集到的并且对案件具有证明能力的一系列信息。程序总是通过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分担和公开的论证过程,来保证信息和证据的可靠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它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数量与日俱增,以一次复审为原则,以审判监督为保障的原有审级 正当性,而不是其结果的正当,民事诉讼并不是为达到正确判断的手段,其过程本身就是民事诉讼的目的,因此,民事诉讼程序的目的在于为实现当事人自律性的纷争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