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事实操作性理由而非法定不予公开理由是行政机关作出拒绝公开申请决定的主要原因。行政复议是信息公开领域的主要法律救济机制,行政诉讼的数量与活跃程度正逐年 其信息公开义务时,公民越来越积极地利用法律救济制度扞卫自己的法定知情权利。另一方面说明法律救济机关,包括行政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逐渐由其在《条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01.html -
了解详情
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之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只要说明理由即可以撤回,避免了申请人 而逃避司法审查,防止有的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借前置条件推托救济责任,《若干解释》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对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或既不立案也不决定不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8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对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提出申诉。⑵不予受理的决定⑶拒绝公证的决定⑷撤销公证书的决定⑸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3、申诉的对象公证处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4、申诉 地衔接,使各项具体制度稳健、和谐地运行,从而提高公证法律救济的效率。我国《行政复议法》第2条和第6条规定,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主体资格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9.html -
了解详情
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之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只要说明理由即可以撤回,避免了申请人 而逃避司法审查,防止有的法院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借“前置条件”推托救济责任,《若干解释》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对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的或既不立案也不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65.html -
了解详情
第7条已规定,相对人对一部分抽象行为不服也可附带提起复议申请。行政司法制度的这一突破,从立法的角度(变化当然不仅仅是立法)表明现已出现一种扩大监督广度 救济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故需不断拓展行政法的救济渠道和完善救济制度;尽管已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非常正规的救济制度,但由于争讼行为性质、申告期限、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53.html -
了解详情
向象征公正和正义的法院寻求救济,显然是不公正的。建议纳入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或者成立独立的申诉法庭,受理公务员的申诉案件。 (四)行政复议机关对治安行政 。如果人为地给某种制度戴上阶级性的帽子,而不予借鉴,那是得了“自闭证”,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了。为此,提出几点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建议:一是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872.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的范围[7],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和不予公开的信息。但是此部分内容和《保密法》、《档案法》发生冲突,以及 、方式、顺序、时限等内容,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四)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救济配套立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中相关规则的修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92.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请求行政机关解除关系或者提供保护的权利,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申请仲裁的权利等,都不属于诉权。许多人认为诉权是一项司法救济权、司法保护权,这是不 。”但“本条规定不:(1)影响对司法审查的其他限制,或者法院依据其他适当的法定理由或衡平法理由不予受理或驳回救济请求的权力或职责。(2)授予准许救济的权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4.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受理或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于是,农民们同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国务院法制办请求国务院撤销福建省政府“不予受理”的决定 回来再信访,如此往复。 作为行政救济机制构成要素的其他制度,如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虽然没有信访制度的问题多,但设计上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95.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复议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受理或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于是,农民们同时“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国务院法制办请求国务院撤销福建省政府“不予受理”的决定 回来再信访,如此往复。 作为行政救济机制构成要素的其他制度,如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虽然没有信访制度的问题多,但设计上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91.html -
了解详情